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84章(1 / 2)





  沙俄帝国军队的主力都在欧洲,如果和北方军开战,自然选择越近越好的中亚地区,而不是随时有可能被北方军切断铁路线的远东地区。

  既然有可能在巴尔喀什湖地区开战,那么提前做好准备,甚至首先动手形成自己的主场优势,都是可以考虑的选项。

  “军费不足的问题,可以用两个办法解决,一是发行战争债卷,二是就食于敌。霍去病当年封狼居胥,就说过就食于敌才是征伐异族时的常规做法。”陈安倒是丝毫不掩饰境外作战的手段。

  美国人既然要准备参战了,那么欧洲战事肯定打不了太长时间了,也许两年内就会结束了。而在这之前,德国人布置的暗手,肯定会在沙俄爆发。因此,留给北方军的准备时间,也就一年左右。

  这也是陈安如此着急,要实施大扩军计划的原因。至于兵源倒是丝毫不愁,只要连续五年都有这么多移民进入北方军政府辖区,足够形成良性循环了。

  陈安甚至巴不得多整训一些士兵,这些受过军方严格训练和思想教育后的官兵退役后,必然是北方军政府统治的基石。

  假托财务会议名义的集团高层紧急会议,在陈安说完想法后,先是一片安静,随后是激烈的争论。无论是前因,还是后果,都实在动静太大了,大得甚至北方集团都有大树将倾的感觉。也就是在陈老爷子的主持下,大家才有勇气敢于和陈安叫板。

  第一次开了整整两天的会议,陈安亦是挠头不已。

  最后是勉强达成了三条意见。徐永昌的参谋本部抽调人手,秘密拟订一个大的战略方案,设想在巴尔喀什湖地区与俄军大战。赵四的军务署,则对今年扩军计划进行修改,一旦军费得到解决,就可以迅速转入大规模扩军,如果不能解决仍按原定计划执行。克劳泽的北方银行,则在上海这个金融中心,尝试一下发行北方军政府战争债卷。

  克劳泽在上海执行的时候,觉得战争债卷这个词实在有些碍眼,很干脆地改成了建设债卷。

  很快,北方银行在上海的办事处,忽然放出了出售北方军政府五年期建设债卷的消息。

  只是克劳泽的介绍中,除了债卷的利息参照当时上海金融界普遍利息的说法之外,债卷的总规模竟然是无可奉告。这让上海金融界的那些精英们一头雾水。

  上海作为中国的金融中心,不是随口说说的。

  民国初立开始,国内民间商业银行拥有的金融规模据说有三十六亿银元,而到了十年后,就超过了五十六亿银元。说明整个中国实际蕴涵的金融资本是无比巨大的,而且有着足够的吸储放贷能力。

  这些民间商业银行绝大部分都在上海,或者是在上海有办事处。比如上海商业储蓄银行,也就是著名的上海银行,民国四年由张謇与他人合伙创立,起家的时候银行自有资本金不过十万银元,几年后就已经暴涨资本金达到一百万银元,存款规模更是超过五百万银元。

  至于老牌的浙江兴业银行,起步最早,开始于满清末年。民国四年,看到上海金融市场开始兴旺,当即决策从杭州迁址于上海,一举将自身的存款规模从不过二百六十万银元提高到一千万银元以上,成为最大的商业银行之一。

  起初,很多上海金融界人士以为北方军政府出现了财务危机,就连北京的中央政府都被惊动了,大家都等着看北方军政府的笑话。

  可是没过多久,很多人就知道不是这么回事了。大移民仍然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大铁路也在持续不断地推进,玉门至安西的铁路工地上丝毫没有停工的迹象。国人谓之陈安有两大疯狂,就是指疯狂的移民和疯狂的铁路。

  有心人甚至搞到了北方军政府布政司的财务数据,惊奇地发现财务状况好得很,甚至有可能出现盈余。如果把北方军政府的布政司的财务数据和北京一比,中央政府几乎是漏洞百出的巨大负债财务根本不是给人看的。

  陈安的军费开支,他们是搞不到的。但是布政司的钱都快有盈余了,军费难道还会出问题吗?

  上海银行首先出手,购买了二十万银元建设债卷。出面的代理人很是隐晦地表示,陈安收回漠北漠南的功绩让他们董事会很是敬佩。言下之意,估计是准备当赞助了,压根就没有想到要收回本钱。张謇是个大能,外蒙古的事情自然是瞒不过他的。

  不管是什么原因,有了第一个购买者,第二个很快就会有的。

  第一四九章 机械的力量

  第二个上门试探的却是意料之外的。花旗银行的代理人,找到克劳泽,咨询是否允许外资银行购买北方军政府的债卷。

  接到克劳泽的急报,陈安亦是懵了半响。克劳泽和莱恩,当年就曾力主拒绝尼森伯姆代表犹太人金融团体入股北方工业公司。如今北方债卷一发行,这些贪婪的外国金融大鳄马上就盯住了。

  陈安知道自己小看债卷发行的直接影响了。虽然对还清债务有足够的信心,但是万一还不了的话,北方集团是否因为这些债务而变成外国金融家的美食大餐呢?

  很快克劳泽就接到了陈安的指示,继续执行以前的政策,婉拒外资金融机构购买国内债卷。陈安干脆将北方军政府的建设债卷定义为国内债卷,以便找出借口推拒外资。

  事实上,是很难禁止外资购买北方债卷的,因为他们完全可以用代理人的方式购买。但是有个限制,今后万一有什么纠纷,总是有个坎子是不,陈安心里只好这样安慰自己。

  花旗银行代理人失望而去,但是曾经试探购买的消息却传了出去。

  兴业银行仗着无利不起早的想法,购买了十万银元债卷,成为了第二个购买债卷的买家。但是整个债卷仍旧是咨询者众,但购买者却寥寥无几的情况。

  克劳泽马上转变销售思路,建议陈安首先在军政府辖区内发售债卷,而且允许个人购买债卷,军政府辖区内是北方银行一家独大,如果不取消这种限制就没有办法销售了。

  半信半疑的陈安同意了克劳泽的新提议。第一名个人购买者就是克劳泽自己,他联合科瓦尔和莱恩一次性购买了一万银元的北方债卷。林玉山又给克劳泽出了一招歪点子,在北方日报上刊登了一则广告,购买债卷,就是支持军政府。

  结果马上就在基层掀起一阵购买债卷的高潮,毕竟这几年前前后后散在民间的钱也是非常多了。甚至出现了一些民众借款买债卷的事情,不少地方政府也把购买债卷当成了政务工作,准备向基层施压。

  一看势头不对,克劳泽慌忙向陈安请示。

  陈安大骂了出鬼主意的林玉山一通,马上命令北方日报重新刊登广告,要求民众量力而行,军政府并不鼓励大家都买债卷等等。同时,下发政令严禁各地政府参合债卷发行任务。几经波折之后,总算压住了甘肃等地民众误认为购买债卷是交税的羞事。

  只是事后一统计,甘疆蒙三地就出售了三千万银元的债卷,让克劳泽等人亦是大吃一惊。彭英甲也是觉得不可思议,超过去年布政司税收一倍以上的债卷就这么被消化掉了。

  消息传到上海,原本门可罗雀的北方债卷销售忽然热火起来。

  很快就有不少国内银行认购了大批北方债卷,尤其是当张謇的上海银行再一次购买了五十万银元债卷后,众多的金融资本纷纷出手了。

  就当北方债卷销售情况出现好转之时,一个意外情况打乱了北方军政府的全盘计划。

  得到德国人秘密支持的列宁,充分利用俄国经济濒于崩溃的现状,开始发动工人和士兵建立布尔什维克,提出了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的口号。

  俄历二月,也就是民国六年三月初,几个革命政党联手,利用总罢工的名义聚集了大批革命力量,然后再首都突然爆发起义。

  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被迫退位,统治俄国长达三百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彻底覆灭。但是很快,革命政党之间分歧马上暴露出来。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联手,成立俄国临时政府。布尔什维克不甘心大权旁落,马上组织了苏维埃政权。

  二月革命胜利后,俄国两个政权同时并存的局面开始出现。

  北方集团所有人都懵了,实际上除了始作祟者德国人,英法美等国高层也都看傻了。谁也没有料到号称欧洲压路机的沙俄帝国,说倒就倒了,甚至沙皇都没有什么机会进行反扑。

  陈安当即不顾众人反对,强行要求立即执行大扩军计划,真正给北方军政府准备的时间已经丧失了。

  但是机会却仍然存在,不是两个政权并存吗?天无二日,肯定要出事的,陈安笃定。而且两个政权之间相互斗争,更加无暇顾及北方军的行动了。只是不知道北方军要有多少时间才能完成进攻准备。

  阶州的新兵大营,马上就被云集而来的新兵搞得拥挤不堪了。幸好去年,曾经因为大幅增加新兵而扩张了一次大营,否则还真挤不下九十个营八万多人的新兵。前期已经训练了一半的十五个营新兵,马上提前组建正式部队,准备一边训练,一边接手震慑地方治安的职责。腾出两个旅的老兵部队,迅速补充到胡景翼的北方军团。

  原本磨磨蹭蹭做计划的参谋本部马上集中几十名优秀参谋军官,连日连夜加班草拟了一份战役方案。只是当参谋本部根据这个方案,对战事进行推演之后,赫然发现无论如何,北方军都是必输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