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83章(1 / 2)





  尼森伯姆如梦初醒,急忙托人了解双方恩怨。实际上也没什么大事,福特公司的汽车原本就是道奇提供的底盘,只是后来福特准备抛开道奇自己生产底盘,道奇公司干脆就建立了自己的汽车生产厂。

  知道自己受了无妄之灾的尼森伯姆简直是哭笑不得,他以前都是委托福特公司的人帮助谈判,如何能够成事。

  知道道奇公司和美国军方的关系非常好,尼森伯姆马上投桃报李,直接出手购买了一百万美元的巨额军方债卷。

  要知道这个时候美元还是非常值钱的,一美元就相当于二银元左右。只是在三十年代初,美元放弃银本位,而选择金本位后,才大幅度相对贬值。到那个时候,就差不多是五美元略等于一银元了。

  砸下一百万美元,几乎就是二百万银元了,尼森伯姆这几年积存下来的资产一下子也去了不少,硬是让他后来待在家里后悔了很长时间。所幸债卷还是还本付息的。

  这笔巨额军方债卷惊动了军方,甚至引起了政府高层的注意。要知道,去年美国联邦财政收入也才七亿六千万美元而已。

  时任美国总统威尔逊,竟然亲自出面邀请尼森伯姆参加了一次午餐会,以表示这位爱国人士的感谢。

  没过多久,和道奇公司的谈判取得重大进展。美国军方派人陪同尼森伯姆,提出到道奇公司参观一次,道奇公司的老板马上就明白了其中的涵义。

  道奇公司给尼森伯姆开出的条件是,每辆道奇卡车在中国生产,就要付给道奇公司一百美元专利授权。他们的理由是,在美国每销售一辆道奇卡车,道奇公司就获得至少二百美元纯利润。同样的,中国生产的道奇卡车不能进行对外销售。

  尼森伯姆听得是目瞪口呆。

  形势比人强,尼森伯姆咬咬牙,竟然答应了。但是作为以前的良好合作伙伴,尼森伯姆主动找到福特公司,在福特十分惊讶的情况下,将原有的特许生产福特汽车专利授权也做了适当提高。

  作为陈安的军火代理商,尼森伯姆脑子清楚的很,只要满足了北方集团的要求,才有可能获得源源不断的军火。而军火才是永远的利润来源,就是不让我卖,也可以走私销售。尤其是,现在尼森公司答应的费用,只要不离谱,陈安都会买单的。

  果不其然,阶州的陈安在收到由美国电报机构代发的尼森公司急电后,非常爽快地同意了尼森伯姆的自作主张,全部买单。

  这已经是相当不错了。当年欧洲最大的军火商扎哈罗夫,在代表英国维克斯公司与俄国人谈判马克沁重机枪生产授权时,简直就是狮子大开口。

  扎哈罗夫提出,俄国必须在十年内每生产一挺重机枪,付给维克斯公司八十英镑专利费。也就是说,俄国人如果接受协议,每生产一挺重机枪,要付出相当于四百美元或者八百银元的专利费。

  即使当时俄国人财大气粗,最终也未能马上答应,要价实在太高了。最后在日俄战争爆发时,俄国人迫切需要大批马克沁重机枪,赶紧不再计较价钱了,很快签署合同。这笔交易让维克斯公司赚得是盆满钵满,扎哈罗夫更是一举奠定了其在军火交易界大师级的地位。

  民国六年初,尼森伯姆在美国商业谈判取得重大进展,先后拿下了通讯技术设备和道奇卡车的许可生产,并且成功地转型成为美国颇有盛名的商界精英,尼森公司也正式落户美国。

  有时候运气来得也是非常奇妙的。

  在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中,协约国耗费了无数弹药和生命,虽然没有击败德国人,但是已经取得了战略主动权。为了弥补弹药生产的不足,北方集团的军火产能是协约国绝对不能放弃的,尤其是双方已经良好交易了这么多年之后。

  英法两国驻上海领事寻找尼森伯姆洽谈新一年度军火订单时,才发现他已经去了美国。北方集团驻上海办事处的克劳泽,也没接手过军火生意的谈判,最多只是按照陈安的电报转达而已,所有的交易和装卸都是尼森公司负责的。

  陈安觉得尼森伯姆做得很好,也不想搞什么线外交易,仍旧让克劳泽通知两位领事去找尼森公司谈判。

  无奈之下,英法两国领事只好将这件可以立功的差事转给美国的同事。

  第一四七章 黑暗的幕后

  英法两国驻纽约的领事,很快就找到窝在豪宅里的尼森伯姆。

  尼森伯姆正在私人宴请成为商业合作伙伴的道奇公司几位高层,随即干脆邀请两位领事参与午宴。

  听完两位领事的来意,道奇公司的几位高层顿时睁大了眼睛,其中一位不可思议地问尼森伯姆,“你们尼森公司还生产军火?”

  尼森伯姆连忙解释,“不是生产,我们只负责代为销售而已。但是基本上国际市场上的军火,尼森公司代理的军火厂家都可以进行生产。”

  另一位顺口溜了一句,“军方不是正头疼155毫米加农炮一时半会搞不到手吗?你们尼森公司不如把这个单子接来吧。”

  尼森伯姆稀奇了,还有这种事情?

  原来美国军方引进刚刚定型的施奈德155毫米1917年式长管加农炮,甚至设计了一种专门适用于卡车牵引的炮架后座,正巧是请道奇公司承担制造任务。

  但是法国也只是刚刚定型,自己的生产线更是忙得很,无法将火炮成品提供给美国军方。而美国自己的工厂,正在法国技术员的指导下,正在加紧建设和调试新的火炮生产线,一时半会也不能提供火炮成品。

  军方的火炮部队训练已经开始,要列装的火炮却没有着落。

  尼森伯姆问清楚了事情,马上对道奇公司的高层说,“你们帮我联系一下军方这个部门,我们愿意向军方提供足够的火炮,只要法国人同意授权生产并提供样品。”

  道奇公司高层有些吃惊地看着尼森伯姆,他们只是说笑,没想到尼森公司当真了。

  尼森伯姆笑了起来,“要么请军方自己向法国方面求证就是了,尼森公司代理的军火厂家有足够能力完成这个任务的。如果不是军方需要的是长管加农炮,我们甚至可以直接提供短管榴弹炮。”尼森伯姆倒是不知道,短管榴弹炮也是分1915年式和1917年式两种的,陈安手上只有前者。

  英法两国领事倒是没有参合这件事情,和尼森伯姆谈妥新一年度的炮弹交易后,大快朵颐了一阵就告辞了。

  民国六年,英法仍然要求陈安提供大量的75毫米炮弹,几乎把北方集团当成专用的协约国炮弹生产车间了。

  按照陈安和尼森伯姆事先说好的安排,尼森公司继续承接了协约国五百万发75毫米炮弹的生产任务。这笔超过三万二千多吨的军火,几乎耗尽了陈安军火车间的大半产能,却只能满足协约国一两次大规模进攻的物资消耗而已。

  意料之外的收获是,美国军方真的找到了尼森伯姆,将信将疑地订购了二十个炮兵连的155毫米加农炮,而且慷慨地表示如果能够按时提供,法国人购买样品和授权费的问题都由美国方面负责了。

  这个时间要求是比较紧张的。美国军方要求半年内必须供货,否则就没有意义了。因为到时候,美国国内估计生产线也可以启动生产这种火炮了。

  法国施奈德155毫米1917年式加农炮,全重8800千克,炮弹重43.1千克,最大射程17300米。

  尼森伯姆满口不迭地先应承下来,如果不是法国人要送样品的时间,以及火炮漂洋过海到美国的时间存在一定不确定性,他都想在三个月内就完成订单。

  正陪着老婆踏春的陈安,很快收到了两封军火合同的电报。

  回到大本营会议室,陈安对着匆匆赶来的徐永昌等人,直接就说了一句极为震撼的话语,“美国人准备参战了,而且是协约国方面。”

  很快,仍在阶州闲着的李夑和也被邀请到了大本营,一同参详这个重大消息。

  只不过经历过了上海事件和筹安会事件的李夑和,已经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在政治上是个白痴,除非是军事问题,否则干脆紧闭嘴巴懒得开口了。

  陈安在军事上自然也抵不上徐永昌等职业军人,但是政治敏感性却是远非这些人所能比拟。

  “美国人只有要参战了,才有可能准备扩大炮兵部队,否则利益至上的美国政府绝对不会扔下这么多军费建立一支昂贵的炮兵。而购买法国货,是为了以后保持盟友之间军火供应的一致性,减轻后勤补给的压力。当然,我觉得美国人没有什么好的火炮,也可能是一个原因。”陈安示意将尼森伯姆的电报传给大家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