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二章 好诗,好诗!(1 / 2)

第二章 好诗,好诗!

春日融融,内苑之中的皇子公主垦荒队,也终于开始劳作。

李承乾身为长兄,又是太子,自然负责分派任务。

李愔躺在那,斜眼瞧着李承乾,十六七岁的年纪,长相更是一表人才,颇有英武之气。

可惜呀,争来争去最后一场空。

耕田的时候,一人驱牛,一人扶犁,所以是两两一组。

分组的结果是,正好出现一个单数,于是惹人厌的李愔,就没有伙伴。

“老六,我们每人分了几条垄,各自完成分派的任务,你那几垄地,只怕要独自耕种。”

说话的是四皇子李泰,语气里颇有些幸灾乐祸,明显是想看李愔的笑话。

这李泰在读书方面,颇有些天赋,所以也颇受李世民宠爱。

他与太子李承乾、九皇子李治三人,都是李世民和长孙皇后嫡出,在众皇子中,自然更为尊贵。

这时候,一个稚嫩的声音传过来:“六哥,兕子跟你一组,兕子最能干了。”

“哈哈,好,六哥就和兕子一组。”李愔又爬起来,还挽起袖子。

瞧瞧还没有小牛犊高的小妹,以及李愔麻杆一般的小细胳膊,众人不由得哈哈大笑。

李承乾满脸鄙夷:“哈哈,老六,你能扶动犁否?”

嘲笑声有些刺耳,李愔瞧瞧身旁那架粗笨的直辕犁,在扶柄上踹了一脚:

“那我就要制作出一种更轻便的新犁,都不用耕牛,人都能拉犁呼呼跑。”

这话说得十分霸气,小兕子无比崇拜地望着六哥,起劲地拍着小巴掌:“六哥最厉害啦!”

“他是说大话厉害吧!”李泰惹人厌的声音传来。

李承乾在这时候,也和这个亲弟弟站在一起:“不学无术之辈,也就是哄骗兕子这样的无知幼童。”

说完他又转向小兕子:“兕子,来大兄这里,不要被人引入歧途。”

李泰也投桃报李:“正是正是,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一边说,他还一边用大胖手在鼻子下面扇了几下,李泰在诸皇子中,文采出众,只是生得体胖。

哎呦喂,合伙欺负人是吧,我这小暴脾气!

李愔是真被他们这一唱一和给气到了,向前迈出一步,大声喝道:“我若能制作出这样的新犁,又待怎样?”

“李老大,你们敢拿封地来赌吗?”

李承乾年轻气盛:“有何不可?”

李泰心眼子却多:“那些都是父皇定下来的,岂能当成赌注,李愔,我拿出万钱,跟你赌一场!”

“我出两万钱!”李承乾自然要压李泰一头,因为父皇这几年,十分偏爱老四这个家伙。

“行啊,那我就却之不恭了!”李愔大笑。

他虽然贵为皇子,锦衣玉食,吃喝不愁,但是手上还真没钱。

因为没有成年,没有去封地之官,自然也就没有收入。

现在有人主动送钱,叫他如何不喜?

“且慢,老六,你拿什么下注?”李泰当然不会叫李愔蒙混过去。

“我……”李愔咂咂嘴,他还真拿不出这么多钱。

“六哥,兕子有钱!”一只白嫩嫩的小手,将一枚铜钱,举到李愔眼前。

其他王子,都哄然大笑。

这时候,一个尖锐的声音在后面响起:“陛下驾到!”

当今大唐天子李世民,在朝堂上和群臣处理完朝政,就领着一干大臣,向内苑而来。

李二的意思,是想让诸位大臣们都瞧瞧,就算他家的那群皇子,也要亲自躬耕,为天下做个表率。

事实也确实如此,内宫之中,以长孙皇后为首,都带头织布呢。

李二现在正值壮年,一路上是龙腾虎步,意气风发。

后面随行的也都是历史上响当当的人物,当年的秦王府十八学士,日后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可谓是能臣名将如云。

前面已经可见内苑中垦荒之地,只是众王子并没有耕田,反倒簇拥在一起。

“参见父皇!”李承乾连忙率领众皇子,给李二见礼。

“你们商议何事?”李二环视一圈问道。

“回禀父皇,六弟……”李承乾言简意赅地说了说李愔夸下的海口。

了解了大致原委,李二朗声道:“真有这等造福百姓之事,这钱我出又何妨?”

要知道隋朝末年,十数年战乱,天下人口锐减,撂荒的耕地更是不计其数,提升农业生产力,也是李二一直十分关心的问题。

虽然他有点瞧不上这个六子,平时太过顽劣,也并非如李承乾和李泰等人,是长孙皇后嫡出。

但是当父亲的,起码表面上,还是要一碗水端平的。

好不容易,这小子有了点上进之心,李二当然要当面鼓励一下,万一真成了呢。

李二目光跟着落在李承乾肩头,见那里有道深深的勒痕,发问道:“此何所为?”

“回禀父皇,儿臣方才看耕牛拉犁艰难,便在旁协助。”李承乾坦然回道。

李二也不由动容,口中连声道好,还伸手摸了摸了太子肩膀的勒痕。

父慈子孝,也不过如此。

众大臣一见,便有人开口赞誉,无外乎太子勤勉,大唐之幸云云。

呵呵……

偏偏在这和谐的氛围中,传出了两声很不和谐的呵呵声,颇有几分讥讽。

李二瞥了一眼发出噪声的李愔,心中不快,便喝问道:“李愔,你说的新犁,如何改进,可否有构想?”

“儿臣尚未想好。”李愔脸上依旧笑嘻嘻的。

李二便狠狠瞪了他一眼,知道这个混账子,刚才多半是吹大气。

索性也就不再搭理这个不长进的东西,李二来到内苑,正是要亲自耕田,为天下做表率。

在融融的春日中,太子承乾牵牛在前,当今大唐天子,则以手扶犁,躬耕于田亩之间。

史官执笔,已经开始记录此事。

李二手下的史官可不好当啊。

这位皇帝,文治武功,绝对是佼佼者,同样,篡改历史也是佼佼者。

拉犁的母牛犁了一个来回,便累得不肯动弹,李二也顺势罢手。

李二从宦官手里接过手帕,擦抹一下脸上的汗水,他须发浓密,而且还都是卷曲的,属于那种自来卷。

戴上幞头,宦官已经跪在地上,把他靴子上的泥土擦抹干净,李二从农夫又变回皇帝。

这时候,四皇子李泰迈步上前,躬身说道:“父皇不辞劳苦,儿臣心有所感,成赋一篇,呈给父皇。”

李二闻言大喜:“诸子之中,青雀文采最佳,且诵来!”

李泰也抖擞精神,一篇花团锦簇的文章,读得抑扬顿挫,声情并茂。

大臣们也纷纷点头称赞,这种锦上添花的事,做一做也无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