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84章 军功(二更)(1 / 2)


霍瑶光想要回西京,可是楚阳不让。

理由很简单,现在幽州很太平了,不会担心再有叛军袭击过来,毕竟,中间还隔了一下雍州呢。

齐王的人马想要杀出来,那可是难如登天。

最重要的是,他们交战这么多次,对于楚阳的作战本事,也算是领教到了,自然不会想着再来找没趣儿了。

所以,将重点放在了江陵。

而偏偏,皇上又下了一道那样的旨意,所以,雍州这边只是守门不出,安安静静地在城内练兵了。

这下子,倒是苦了江陵了。

齐王将所有的人马都直接压到了江陵城下,没几仗下来,江陵这边就已经露出来颓势。

不是元朗和夜容济打仗不行,实在是因为所有的压力都在江陵了,齐王分明就是想在孤注一掷了,几十万的兵马,又怎么可能是他们能抵挡得了的?

事实上,能坚持到现在不被破城,已经是很难得了。

所以说,有一位小心眼儿,可是又明显不懂打仗的皇上做总指挥,这简直就是要了老命了。

其实,若是此时驻扎在幽州的,不是楚阳,那么,这场仗的打法,可能就是另外一个样子了。

说到底,还是皇上在忌惮着楚阳。

不管之前皇上隐藏地如何好,这一次的平乱事件中,就已经将皇上的这份小心,彻底地暴露了出来。

而皇上也是在收到了江陵的战报之后,才意识到,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晋王神色凝重,“皇上,战场之上,瞬息万变,这场齐王之乱,不能再任由他继续发展下去了。楚阳的能力,大家也是有目共睹的。如今之计,不能再让楚阳在那里歇着了。”

皇上的脸色不好,“你说的话,朕都明白。”

明白是一回事,不想那么做,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晋王是皇上的胞弟,自然明白皇上的意思。

“皇上,不如,您将哪位皇子殿下派到幽州,与楚阳共同御敌。如此一来,最后平乱大胜的话,这功劳,到底是楚阳的,还是皇子的,还是两说呢。”

皇上的神色一怔,此言有理呀!

“你说的没错。只是,你觉得派谁去比较合适?”

晋王寻思了一下,“这几位成年的殿下,其实文韬武略,都还可以。派谁去,都是可以的。”

话是这样说,可是这样的功劳,无论是给了哪位皇子,都表示他离太子那个位置更近一步了。

所以,皇上不得不三思而后行。

功劳若是楚阳的,皇上自然是一万个不高兴。

可若是他自己儿子的,无论是给哪个,其实他觉得都还是不错的。

皇上思量再三,最终,还是让夜明谨去了。

消息传到了夜明渊耳中,自然是少不得一番气恼。

可那是皇上,是他的父皇,他的决定,不是谁都可以更改的。

夜明渊的动作也很快,直接就给楚阳飞鸽传书了。

这么久了,他和楚阳联系的次数,可以说是少之又少。

这一次,若非是万不得已了,他也不会想到了主动联系。

毕竟,他现在也看得出来了,皇上对楚阳,还是有几分的忌惮的。

在夜明渊看来,从另一个角度理解,也就是足以说明,楚阳的手中,应该是握有让父皇不得不忌惮的东西。

岂不是说明,自己当初没有选错人?

飞鸽传书,自然是极快的。

天亮之际,夜明渊就收到了楚阳的回信。

看到上面的几个字,夜明渊的表情亮了。

很明显,若是父皇当真要派皇子过去的话,楚阳是支持他去的。

如此,有了军功,那他以后在军中的影响力,自然也就不同了。

而且,这也是一次试探楚阳的最好的机会。

夜明渊的心思一定,立马就着手安排了。

夜明渊不傻,不会直接对夜明谨出手,那样的话,岂不是就容易让皇上怀疑到他的头上了?

早朝刚散,皇上点了几位皇子到御书房训话。

只是,几人还不曾到御书房门口呢,就听到了小太监急切的嚷嚷声,“快,三殿下在不在前面?三殿下,良妃娘娘突然昏倒,您快去看看吧。”

夜明谨的脚步一顿。

昨天晚上,皇上和晋王商定的事情,他是不知情的。

虽然也曾想要透出一些消息来,可是因为当时没有宫人服侍,所以,很难打听到消息。

至于夜明渊,他之所以能拿到消息,自然是多亏了他在宫里头低调做人,且正好有眼线布在了这里。

夜明谨不知情,所以,一听说良妃昏倒了,自然就连忙赶了过去。

其余几人,也是面面相觑。

到了御书房,皇上扫了一圈儿,也没见到夜明谨。

“明谨呢?”

“回父皇,刚刚在半路上,听说良妃娘娘突然昏倒,三弟不放心,便先过去看了。”

这话是实事求是,没毛病。

皇上的脸色略有些不悦。

不过,到底也没有发作。

“你们可知朕叫你们来有何事?”

“儿臣不知。”

皇上将前面的战事简单地提了两句,之后,手指在御案上轻叩着。

晋王坐在了下面,看到皇上这个样子,就知道,他最中意的人选,只怕是去不成了。

“皇上,二殿下一直在兵部历练,对于行军打仗,还是较为熟悉的。不如,就派二殿下前去。”

夜明渊偷瞄了一眼晋王,不明白他怎么会突然就向着自己说话了。

既然是被点了名,夜明渊自然也不可能还假装什么也没听到。

站出来,一脸恭敬。

“父皇,儿臣愿意为父皇分忧。儿臣请命,前往雍州,尽快将齐王拿下问罪。”

皇上微微点头,对这个儿子,皇上其实还是觉得很不错的。

至少,这么多年来,一直不曾跟哪位兄弟争抢过。

今日,既然晋王点了他,那就定他吧。

反正夜明谨也是去不成了。

良妃病重,夜明谨就算是去了战场上,只怕也不能安心打仗。

夜明渊见皇上只是点头,却并不曾表明让他去,心思一动。

“父皇,儿臣以为,这齐王之乱,并非是一两日就能解决的。我军前方将士众多,一应的军需还是不能马虎的。之前江陵的粮仓又被烧了,儿臣以为,四弟可以在后方督促粮草,甚至是押运粮草,也助我大夏,早日平乱。”

让夜明慎押运粮草,不过就是说说而已。

堂堂皇子,怎么可能会亲自做这种事。

而夜明渊之所以这么说,也是今早收到的楚阳的信函上的交待。

如此态度,能让皇上明白,他并非是一个想要独吞功劳的人。

这么做,也就是为了让皇上放心。

只是,皇上到底能否应允,还是有些悬。

听了他的话,皇上果然是多看了他两眼。

这个儿子,倒是思虑周齐。

“你回去收拾一下,即刻启程去幽州与楚阳会合。他虽然长了你一辈,可是这行事上,你仍然是要适当的劝谏,无论如何,一律都应以大夏的利益为重。”

“是,父皇。儿臣定当不负父皇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