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35节(1 / 2)





  但他们如果听得懂这两个乘客间的对话,所有的浪漫泡泡都会瞬间破灭,他们说话小声的原因也仅仅是不想暴露国籍,在这艘船上度过的每一天都让人担忧日后的致癌风险——如果他们不用担心近在咫尺的死神的话。

  “装的都是废旧垃圾,死人衣、垃圾堆里捡回来的电视,废旧电池,凡是需要回收的垃圾都会对环境造成长久污染,所以各地总是想方设法,把这些货运到别处去,不过,那句话怎么说的?一个人的垃圾是另一个人的宝藏——这可能是新千年以来最赚钱的新兴行业。垃圾倒卖,用极便宜的价格把垃圾批发过来,只要付运费就可以了,在第三世界国家,这些垃圾可都是好货。死人衣、打口碟,还有你想不到的金属提炼,一个集装箱的垃圾过来先分装,能用的电池挑出来,大概十几年前地摊上的mp3很多是这样组装出来的,余下回收利用,能卖就卖,实在卖不出去的重新提炼出贵价稀有金属。”

  “怎么提炼?”

  “通俗点说,拿大锅煮。”

  “……”

  “别以为离你的生活很远,河北甚至浙江一代,两千年初做这种生意的地方很多,都是集团式的,全村一起,沿海最佳——浙江有几个市癌症发病率全国前几,就是金属拆解做多了。也就是这几年才开始逐渐转行——人力成本太高了,年轻人宁可去富士康,老板没办法,只好去国外开厂。”

  傅展笑了一下,“所以你看,富士康这样的血汗工厂是多么伟大。不过,这对土地来说已经晚了,重金属污染几百年也降解不了,现在那一带的土地种出来的都是重金属超标的粮食。”

  的确,贫穷距离中国从不遥远,对大部分人来说,这记忆依然触手可及。七八年以前,多少人还热衷于小店贩卖的‘vintage孤品’,物资匮乏的时候,对来源人们根本就不会去想那么多。李竺已不会再说‘那么那一带的人是否后悔’这种何不食肉糜的天真话语,在当时,这何尝不是一种让人羡慕的选择,就是现在,恐怕在内陆也有不少村庄遗憾于自己占不到这样的地利。这条垃圾链就像是社会的另一条血脉,流淌得很隐秘,但却从未断绝,形象些比喻,这是一条人体蜈蚣链,发达国家的排泄物,对穷国来说就已是珍贵的营养品。

  “至少比海陆丰的村子好,”她喃喃说,“穷则思变,能让人摆脱贫穷就都是好的。”

  “所以你就知道这种船最后都停去哪里了,国家当然不喜欢,他们要考虑长远发展,但上头的居民哪管得了那么多,明天的晚饭在哪里才是要紧的事。”傅展说,“这种船在现在的地中海肯定是不愁靠岸的,非洲口岸现在有大把年轻人没有饭吃,如果有这种地下工厂可以吃饱饭,为什么不去?癌症那怎么也是几十年后的事了。”

  “但他们不在阿尔及尔靠岸。”

  “阿尔及尔现在太乱了,失业率比茉莉花以前还高,恐怕就连这种船只都不敢做生意了。这艘船有很大概率连的黎波里都不停,直接去亚历山大,这样对我们来说能节省接近一周的时间。”傅展抽了一下嘴角,“所以,你也不得不佩服普罗米修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找到这艘船——这绝对是美国人没考虑到的盲点。”

  他们是混在补给艇上登船的,勇敢梅利号连那不勒斯的港口都没停靠,当然也就不会在记录中出现。在这种毫无手机信号的公海,傅展和李竺有很多机会可以仔细推敲盗火者的计划,但最终仍找不到破绽:盗火者摆明车马,就是对他们产生了怀疑,甚至宁可让u盘完全作废,也不愿在罗马告诉他们密码。言辞虽然隐晦,但态度却很坚决,又在十分钟内找到了这艘可以说是绝对安全的船只,担保他们能离开热区意大利,傅展没有任何理由回绝,只能犹豫一番后勉强答应下来。

  没有美国人搅局,俄罗斯人恐怕也不知道他们来了意大利,在开罗,他们将完全落入盗火者的掌控,到目前为止,他们没想出什么新计划,盗火者的确比他们想得更难以应付得多。勇敢梅利号也让人不得不佩服他们的能力。

  前途未卜,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又在这艘半黑不灰的船只上蜗居,在风浪里晃来晃去,迎面而来的水手似乎都在不怀好意地打量着你,这一路的气氛相当低迷,致癌风险只是让人沮丧的元素之一。李竺望着远方那壮丽的夕阳,情不自禁地说道,“这也许是人性的阴暗面,这一路来看到的这些,除了同情以外,真不知道是庆幸还是恐惧——可能暴发户都是这样,看到穷亲戚总像是对过去的提醒,又庆幸自己已经摆脱了那种生活,但又担心天有不测风云,接下来的路,要是走不好,分分钟随时跌落回去。”

  “这是好事。”傅展说,“居安思危,才能走得更远。stay hungry——”

  “stay foolish。”李竺帮他说完,她注视着洋面,船身些微颠簸,那股说不清道不明的金属味儿让她又有点想吐,夕阳也因此谈不上什么诗情画意,她也觉得有些好笑:从前也算是社会精英的时候,她从不关心这些问题,现在,她前途未卜,能否活到明天都是未知数,反而这时候才知道什么叫家国天下,才知道原来世界上还有人在这样生活,居然有人仍在那样生活。饥饿又无知,无知得甚至不知道该为自己难过,比起乔布斯喜欢的箴言里那轻飘飘的形容词,在刚果金淘洗泥沙的男童,在肮脏的手术床上张开双腿切除阴蒂的小女孩,在印度尼西亚的血汗工厂里缝衣的女童工,在沿海地带熬煮废电池的村民——他们更适合这两个单词。而决定这一切的并非是个人努力,仅仅是因为简简单单的国籍区别。大国与小国,就是这么简单。

  而她能坐在这里,对他们施以同情,不过是因为她还算是有点运气,生在某个国家,赶上了这正上升的国运,见证了它往大国的蜕变。

  但这称号,可以努力挣来,也就能转瞬间被剥夺,没什么是不变的保证,说到底,国也不过就是人与人的集合。

  一阵风吹来,到底是冬天,李竺被吹得轻轻颤抖起来,像是忽然丢失了某种恒常的安全感,世界在她眼里变得更加险恶。她心慌意乱,随便找了个话题,分散着心中各种没来由的杂乱念头。

  “亚历山大也未必比阿尔及尔好多少。”她说,“埃及不是也照样乱——什么茉莉花革命,那些为阿拉伯之春唱赞歌的人真该都来看看,乱成什么样子了。埃及博物馆出事的时候我朋友就在里面,阿尔及尔能比那还乱?”

  “可别小看了埃及,人家可是非洲第一大国。”傅展笑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在非洲,它妥妥儿比下有余——你去过埃及吗?”

  李竺的确没来过开罗,她摇摇头,“那些老三篇都不说了,对亚历山大,我只知道亚历山大图书馆,还有被砸碎的灯塔。”

  “那,入关的时候你可就有得看了。”傅展的唇勾起来了,“见过埃及,你就了解到非洲国家的普遍水平了。”

  他不说还好,一说李竺就想起来了:他们的护照上没埃及签证,落地签也不是那么好办,她本来以为,坐了这种船,肯定也是非正常途径靠岸,他们这属于纯正的偷渡客,但,听傅展的意思,他们是要正常进关?

  李竺一下慌起来了,“这怎么进?盗火者怎么给你说的?他们会搞定?但——埃及签证又不是另纸签证,我们现在不是少入境章,是缺少整张签证页啊——”

  “勇敢梅利号怎么也是正规的货船啊,被拒绝靠岸是一回事,靠岸以后,过海关不也很正常?”傅展却依然还是很淡定,“你等着看就好了,这问题,绝对比你想得要更简单。”

  李竺和他对视一会,将信将疑,胃口倒是高高地被吊起来了:说是简单,怎么简单?缺少签证页,这在任何国家都是大问题,难道普罗米修斯的技术已经达到这程度,可以在荒无人烟的公海上,隔空传来两本可用的护照?

  #

  埃及 亚历山大

  一声汽笛,勇敢梅利号缓缓在泊位上停靠妥当,工作人员很快围了过来,起劲地做着各种手势:在埃及,它以正规货轮身份停靠,埃及政府对输入国内的物资持默许态度,船上的很多东西对他们来说很合用,别的不说,很多当地人开的汽车都是通过这种途径运进来的,一拿到手,就已经是别国的报废车。

  船员们说笑着走下甲板,前往海关大厅登记入关,他们都在入境以前就先准备好了船员签证,只需要简单的检验手续就能四散开寻欢作乐。

  两个人影不动声色地跟在最后,他们都换了装束,打扮得和护照上尽可能相似,船长对他们的变化视若无睹,船员也没人自找麻烦。

  这个点,整个港口海关上班的就只有一个边检员,他埋着头机械性地翻看护照,敲下入境章,把前头一整个队伍都放了过去,直到他们递上护照,才抬起眉毛,从眼睛上方瞟了傅展一眼。

  傅展表情镇定自然,看不出一丝不对,坦然地接受他的审视。

  边检员的眼神在空荡荡的护照页和傅展之间来回游弋,时而落到下隐约的一卷钞票上——一叠厚厚的美钞,被压在护照下一起递上来的。手法很自然,远处几个说笑的工作人员一点也没发觉不对。

  他把护照掀起来一点儿:全是百元大钞,一叠可能有三千元。

  ‘笃’地一声,电脑登入资料的程序被省去,签证章被敲下,护照被丢给旅客,,美元抹进抽屉里。“下一位!”

  李竺目瞪口呆,直到走出海关大厅都还有些木木呆呆,“还有这种操作?”

  “为什么不能有这种操作?”傅展不以为然,“这里连摄像头都没有,电脑也形同虚设,技术上来说,根本没败露的可能。”

  但这根本就不是技术的问题,而是意识的问题——边检人员,公然受贿,把危险分子放入国门内,这种事简直——已经不是能不能想象的问题了,而是——

  李竺不知道该怎么说,她傻乎乎地问,“你确定这是非洲最好的大国?”

  “如假包换,非洲第一主权强国。”傅展带她一起走出海关大厅,明亮的日光顿时让他们都眯起眼,出租车司机热情地围过来,用英语嚷叫着简单的揽客言辞,而强烈的臭味也随之袭来,任何码头的味道都不好闻,但亚历山大尤其臭。这座历史名城在强烈的日照下扭曲。

  拉客的出租车司机敏锐地嗅到金钱的气息,一拥而上,几乎将他们淹没。他们大嚷着蹩脚的英语,“——欢迎来到非洲,朋友,欢迎来到埃及。”

  第50章 开罗(1)

  埃及 开罗历史的琥珀

  开罗, 五千年之城, 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城市,公元元年对大多数国家来说, 都算是个起点, 他们的历史更多在公元之后——在中国,那是西汉最后一位皇帝的元年,秦汉唐宋元明清,才刚刚走过秦与汉的一半, 整个美洲那时都是一片蛮荒, 而欧洲的野蛮人大多数还在玩泥巴, 罗马也刚建成没有多久, 但对开罗来说, 公元元年,在他的历史上是偏后的一点——公元元年以前,它已经存在了三千年。

  但很少有人知道, 开罗的兴起也伴随着古埃及的消亡,公元元年, 对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是开始,但对于古埃及而言却是终结。公元六世纪,开罗被定为首都,在之后的一千四百年中,全新的人种搬迁进来,全新的民族、全新的文化,古埃及散碎在时空的裂隙里, 这文明本该如古巴比伦、特洛伊一样为人遗忘,之所以能幸存到现在,全因为干燥的沙漠气候,把一切脱水封存——诚然如此,整个古埃及文明就像是被松香包裹的一滴琥珀,在时空轴上成为一点奇怪的凝固,这里好像五千年来从未变过,从来都是这样黄沙漫天,这样肮脏又热闹,充斥着杂乱的喊叫,城外的金字塔群和城内混乱狭窄的道路各行其是,开罗不像是欧洲是以文艺复兴为拐点的乌比斯环,它更像是一座镜面之城,城内城外互成映像,金字塔群就像是海市蜃楼一样,在阳光下浮动扭曲,仿佛是来自另一个宇宙的投影,易碎,却是不可撼动的恒久锚点。在时间轴内旅行的外星人可以用它作为人类历史的灯塔,从城市文明存在起,金字塔一直就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