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借剑第93节(1 / 2)





  那几个小孩儿都是年幼之时,本就恋家,闻言几个男孩也不由面露踌躇,那女孩却是咬着下唇,再三犹豫,仍是跪地道,“便是如此,心中也是情愿。”

  问她为何,那女童望向天边,有丝憧憬地道,“自小便在三素泽边长大,听说三素泽之外,还有数千数万里的地方,有一座极大的仙山,叫做紫精山,是天下所有神仙居所,我想……我想去看看。”

  她语调天真,阮慈不由和秦凤羽相视一笑,道,“也罢,我不欲收徒,但门中确实少人使唤,你若是想要看看紫精山,那便随我去做个捧盏侍女,也是无妨。”

  又问鲛人那灵稻受损所值几何,道,“便折了一半给你们,免得你们要过些紧巴巴的日子。”

  因小女孩来自庄国,便随意起了个名字,叫她庄姬,庄姬颇是识趣,行礼之后,便自行在阮慈身后侍立,阮慈看她可爱,让她到舟后玩耍,道,“十五岁之后再来伺候吧。”

  说是开脉也要因缘,但她无事养个凡人做什么,到底还是要赐下功法,只是尚且需要学写规矩罢了。阮慈布置完这些,颇有些心满意足,对秦凤羽炫耀道,“羽娘,你瞧我是否看着很像是个大姑娘了?”

  秦凤羽笑道,“小师叔都四百多岁了,难道还不是大姑娘么?”

  那村民犹可,几个孩子听说阮慈四百多岁,脸上都十分吃惊,盯着阮慈看个不住,阮慈笑道,“那要看和谁比了,和他们比,我自然老了,但和你们比,我还生嫩得很呢。”

  又叹道,“原来身为仙师,来见凡人是这般的感觉,想我当时身为凡人,所见的第一个修士也是金丹修为,他说过一句话,我当时听了很惊奇,他说两千年前他曾来过宋国……”

  她话声突地一顿,仿似无意间戳破了一层什么薄膜一般,心头微然一震,暗惊道,“两千年前来过宋国,三百多年便是金丹中期,柳寄子一个茂宗弟子,怎么还能转世重修不成?我……我怎么到现在才发觉不对,这也是他的神通么?而且三百多年就是金丹中期,比我还快,他……他究竟是谁?和谢姐姐又是什么关系?”

  因她念及柳寄子,眼前恍然便现出一条因果之线,因果触及,隐约仿佛能探出对方的一些信息,但却也十分模糊,只大略感到他现在还停留在金丹期内,而且和自己距离并不远,至少在一个洲陆之内。这便是阮慈在筑基十二时已能触碰因果,所拥有的特殊异能,此时还未修行《太上感应篇》,偶然便已能感应到少许,若是功法有成,且知道对方真名,恐怕还能再清晰几倍。

  难怪诸宗修士,对感应功法都是谈之色变,若是两人敌对之时,自己对敌人一无所知,敌人却连你方位都能感应周全,这样的修士还如何和他相斗?阮慈对那《太上感应篇》更增几分好奇,若非此时拔剑也一样要紧,也想找到何僮,真想再度回山闭门,将感应篇修得小成,再和旁人来往,想来将是十分有趣。一时又想到,“柳寄子一个金丹修士,是怎么来中央洲陆的?难道和双成是一道来的么?这人将来和我,必然还要再见。”

  她对柳寄子倒不如阮容那般痛恨,阮氏三子,对血夜灭门的仇恨归责都不一样,阮容恨柳寄子,阮谦恨三宗,阮慈当时眼界就比兄姐更高,只觉得此事未必就到三宗为止,幕后定有主使,若是只和三宗计较,难免有些欺软怕硬。

  而柳寄子,在当时那世道之下,也不过是各为其主罢了,如今想到和他还有牵扯,阮慈也是心平气和,不知如何,眼前隐隐又现出一条因果线,连到另一处,心中生出感应,知道另一头是姐姐阮容。而阮容此时气息有些微弱,想来是刚从劫力之中回复,但却隐隐也有了突破之兆,三人身上,各有因果相连,牵连阮容和柳寄子那条线,要比阮慈和柳寄子的牵连更粗,甚而比阮容和阮慈之间的联系更是茁壮。

  阮慈不由纳闷,几乎以为是自己看错了,暗道,“我和姐姐是替身与正主的关系,柳寄子……柳寄子救了姐姐倒是真的,但因果有这么粗吗?是我功行不济,看错了?”

  她还要细看因果颜色,但心头突地袭来一阵烦恶虚弱,慌忙往上望去,但见内景天地之中,那神念大海有些干涸,心中这才知道感应因果,原来对神念消耗这般剧烈,看来非得要《太上感应篇》辅助,才能节省神念,感应得更仔细一些。

  原本还想再看看阮谦,此时便打消念头,想道,“不知何时才能把这大道、拔剑的事给办妥了,回山继续闭关,嗳,以前觉得闭关无聊,现在却觉得其乐无穷,真是不入其境,不知其妙,还是快找到何僮为好。”

  她虽然不愿再查看因果,但那偶然触动的感应境界尚未完全消褪,此时已是两次想起拔剑,心中便是一动,隐约有种感觉,便是何僮的确和拔剑有关,也能助她参悟自身大道,再看舟中众人,除了那三名男童与村民之外,其余诸人,也能隐约见到一条共同的因果线,都通往某处不知名的终点,与何僮乃是一般,不远处还有一个模糊光点,气息有些熟悉,仿佛是董双成的气机,也有这么一条线伸出,阮慈心中暗道,“这便是……拔剑因果?”

  那因果被她道明,便闪过一道熟悉气息,似真和东华剑有关。但此时阮慈周身法力一阵涌动,又从那玄妙境界中彻底跌落出来,惘然半日,才对满是好奇的秦凤羽笑道,“原来心血来潮、因果感应,竟是这般玄奇……”

  本要去庄山村里见识一番,得了这般启示,哪还有什么心思?令鲛人送回那几位村民,也不让他们暂把庄姬带回养育了,便携了众人,往上清坊市,去寻那因果中牵连的董双成。

  第182章 双成心结

  说来,阮慈虽说修道四百余年,但在修士中见识不算是多的,若非有那意修秘法,几乎对小宗修士的生活没有丝毫了解,她去过最多的反而是各色各样的坊市。

  许是因为琅嬛周天受洞阳道祖庇护的缘故,各大商行都是活跃,只要有修士云集,便有人开设商行,便如同庄山村那样偏僻所在,也有商队定期来往,这商队便是专在九国内周游,乃是上清外门的一处堂口。若是把琅嬛周天看做一个整体,那么这些商队,便好似人体经脉一般,令那再闭塞的所在,也有和外界交通的渠道,便是连宋国当时的情况,也一样是有商行前来,只是当时的阮慈等人并无资格与闻罢了。

  也正因此,庄山村这样的所在,才能知道门外的大势变化,否则真是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便是上清门覆灭了,只怕也要几十年才能知晓。要知道上清门这样的盛宗,庇护之地何等广大,便是有什么变故,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怎么也要挣扎个数百年才会完全消亡,这对凡人来说,已是几代人的交替。若是一个凡人生在这样的年代,只怕也会觉得世界天生便该是如此动荡衰败,全然无从想象还有那安宁美好、繁盛兴旺的时分。

  在上清门庇佑之下,庄山村那样的蕞尔之地,也能种植灵稻,做着数百灵玉的买卖,上清坊市的繁盛热闹,又怎是一般坊市所能比拟?此地占地之广,已是远超坛城,光是一个坊市,便可和阮慈识忆之中那风魂宗的整座山门比较。其中人头攒动、熙熙攘攘,仙凡杂处,却又各得其所,秋毫无犯。大势中散发一股融洽和谐、蒸蒸日上的气运,乃是阮慈所见最兴旺的坊市,便是远远眺望,也让人不由微微点头,暗道,“宗门气运,实在浸透方方面面,难怪人人都修行这观气之术,其实从这细微小事,也能看出一门的大势。”

  原本在南株洲时,除了上清门派头之大以外,并不知其究竟煊赫在何处,如今在宗门内活了三四百年,见识渐广,才知道上清门不愧是擎天三柱之一,实为本周天最强盛的宗门,处处都要强过其余。也唯有这般宗门,才有资格培育未来道祖,有资格占用东华剑镇压气运。想来一界之内,也只有太微门能够与之抗衡,青灵门功法偏门,虽一样是擎天三柱,但论到底蕴实力,似乎又都无法和二宗相比了。

  阮慈见了那独独占据了十五座浮山飞阁,在三素河上方建有浮桥,富丽已极的上清坊市,心中不禁对太微坊市也起了一丝好奇之念,暗道,“将来若有机缘,不知能否去见识一番,还有燕山,此宗一向神秘,崛起却是甚速,偏偏众人仿佛都是心服,也不知有什么过人之处,不知道燕山坊市,是否和此处又有什么不同了。”

  一面寻思,一面在码头处停下飞舟,打发众人四散玩耍,这里是上清坊市,门人自然安危无虞,便连庄姬都是好奇得紧,牵了鲛人的手前去玩耍,阮慈也托秦凤羽为她寻觅时间灵物,自己带了天录和王盼盼,往上清小集去寻董双成。

  这所谓上清小集,便是上清坊市分出来的别院浮阁,本身亦是空间法器,可供大能修士驻留,又是一处较主坊市更清幽雅静的所在,贩卖的货物也更高级一些。董双成乃是紫虚天宾客,自己又是金丹修士,自然也被安置在此处,此时阮慈来寻时,也是相隔尚远,便已有气机感应,从洞府中掠出,飞到阮慈跟前,欢喜笑道,“小慈!我们竟真重逢了!”

  一别数百年,两人身份、修为都是大有不同,但此时相视一笑,那份淡淡情谊,又似乎丝毫未变。阮慈是不能开脉的商行伙计时,董双成身为筑基弟子便和她交好,此时她拜入上清,已成就未来道祖,身份高不可攀,但董双成亦没有因此自惭形秽,一切仍是如故。

  一别数百年,都有许多话要说,董双成忙把阮慈让入府中,又叹道,“此来事多,也未有聘用什么仆役,那些傀儡侍从售价高昂,我和桓师兄来得匆忙,身上灵玉不多,中央洲陆物价物价又是高昂,因此也没有买它们,一应杂事都是自己动手,惭愧今日招待,连灵茶都无,只能是请你喝一盏清水了。”

  阮慈笑道,“也是我府中人事混乱,未能招待妥当所致,你我本是旧识,你来了上清门,难道还用操心这些琐事么?”

  她观董双成已换了妇人打扮,心中也是一动,还记得她的确和某个姓楚的世家缔结姻缘,只是本人似乎并不情愿,就不知道此事和桓长元是否有关,他们师兄妹有缘何会出现在这里了。

  待要细问时,董双成已是笑道,“话不是这样说的,若我只是来访友,那自然是由你招待,此时我们师兄妹是来投靠你的,自然也有一番规矩,哪能仗着旧情,事事都要烦主君操心。”

  她在坛城露面时,也是第一次下山历练,天真浪漫,见识有限,此时谈吐却已是成熟多了。为阮慈端来清水,又代桓长元道歉,因他在闭关,无法出面相见,这才把别后之事,娓娓道来,黯然道,“其实我和桓师兄也有许久未见了,若非机缘巧合,并不会一起穿越秘境,行到中央洲陆来。”

  原来那一日,太白剑宗众人目送天舟离去之后,也就各自归宗,她和桓长元有此机缘,都得了门内看重。但桓长元筑基九层,禀赋气运皆厚,剑心也更纯粹,对剑使的感应,要比董双成更是强烈。且还是太白剑宗唯一一位洞天真人的关门弟子,董双成终是比不上他,门中资源,都是先有桓长元,再有董双成,长此以往,任谁也看得出来,太白剑宗第三代洞天真人,依旧只能是桓长元。

  若是以往,此事也不会激起什么波澜,董双成并非是掐尖要强的性子,对南株洲茂宗弟子来说,洞天也是传说中的境界,能够得证元婴,已是侥幸。她一心也只是痴迷于剑,对身外之物并不在乎,要说心事,唯独就是家中给她定的那门亲事惹她烦心。

  她出身董氏,乃是南株洲有名的修仙大族,家族中人才辈出,最有出息的弟子其实都是拜入盛宗云空门,董双成拜入太白剑宗,也是意外因缘,因她有剑修底子,体质又是特殊,还受师尊宠爱,便和云空门另一世家楚家定了一门亲事,这亲事也有牵连太白剑宗和云空门之意,也是四角俱全,和她说亲的楚氏弟子,与她年貌相当,任谁都挑不出什么毛病来。唯独董双成心中愀然不乐,因她一心清修,又最不喜豪门大族、盛宗巨派之中那勾心斗角之事,奈何亲眷师长,都对这婚事十分赞许,她也无从反抗而已。

  而有了东华剑二次出世、中央洲天舟临岸一事,董双成和那上清弟子相识一事,因在众目睽睽之下,见证者许多,也不知如何被家人知晓,便是众人不知那上清弟子其实才是真正剑使,但南株洲茂宗弟子,能和上清门外门执事结识已是荣幸,更何况上清亲传?董家对此便是十分着紧,又多方打探,毕竟知晓了一些剑使真身的端倪,慌忙往云空门传信,云空门便为弟子求取董双成,要将她接到云空门修炼居住。

  两家早有婚约在前,太白剑宗还在茂宗往盛宗转变的关窍之上,正需要盛宗扶持,再者董双成到了云空门之后,所得宝材灵药,自然也要比在太白剑宗时更加丰盛,太白剑宗自然不会回绝,董双成心中便是不愿,又能如何,还好她去了云空门,也能随时回太白剑宗居住,云空门并未有禁止她行动的意思,此举也是为了分润气运,结下一份善缘。

  亲事一事,来回推拉也有百年,董双成期间也出门游历了数次,性格不再似从前那般天真任性,也知道侣和一般夫妻不同,便是没有甚么真情,一样可以结姻,若只有这些,说不得也就不那样排斥了,但谁知原本和她定亲的楚氏弟子竟在这百年间中道陨落,楚氏派出延续婚约的,正是当时在坛城和董双成交手的云空门天才弟子,楚氏九郎。

  董双成说到此处,微微一叹,道,“若是在南株洲,便把姓名说出了,只是中央洲陆讲究全然不同,我也颇吃了一些亏。”

  阮慈自是连道无妨,心中又忖道,“瞧她这般回护,看来两人关系始终还没有太糟。”

  那楚九郎本就是云空门天才弟子,筑基也是九层,机缘遇合更奇,年岁倒还要比董双成小了一岁,但入道不过三十年,便是筑基中期,其人性情骄慢冷傲,又有那般斗法前缘,董双成对他本来颇是不喜,但论修为禀赋,却要比他那兄长强盛得多了,又极得师尊恩宠,云空门派他成亲,董双成怎生回绝?不情不愿,到底还是成婚完礼,其后便是合籍双修,两人领了一部功法,这双修之法,最宜炼心,董双成剑修一道,因此获益良多,不过二百多年,便是筑基八层圆满,和楚九郎一起突破到了金丹期,此时楚九郎已是等候她有一段时日了。

  阮慈不由道,“屈指算来,修道三百载便可九层圆满,你那夫婿也定然是有大造化在身的,便是连中央洲盛宗也轻易出不得这般的天才弟子。”

  董双成提到楚九郎,神色颇是微妙,要说是情深爱浓,倒也未必,但要说是憎恶反感,却又大非如此,只是似笑非笑、似怨非怨,又有一股忧思萦绕,低声道,“他这个人……的确禀赋奇厚,只是性子很坏,唉,我……我本是最讨厌他这样的人,但……”

  她神色凄媚、柔肠百转、心事重重,再非当年那少女模样,阮慈看在眼里,也是暗叹道,“情之一字,果然最能移性。双成竟变成这个样子,若不是她的隐私,不好再对人言,我可要好好问问恩师,是否所有人为情所困时,都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