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3节(1 / 2)





  程琳叫陈可欣随意,话说的这么客气,但是陈可欣却不能这样做。中国有一种叫酒桌文化的东西,打个比方,就是你到了一个单位以后,参加饭局。领导叫下属干杯的时候,下属碰杯的时候,杯子绝对不能高于领导的酒杯,不然就是失礼,就是中国式的细节。

  就像刚才程琳为主,陈可欣为客。按照常理来说,主人的杯子应该比客人低一筹,以示尊敬。但程琳在碰杯的时候,陈可欣故意把杯子低了一下,矮过了程琳一小截。因为她的社会地位远远低于程琳这位大小姐,又是她的学妹。这种背景下,只有陈可欣敬程琳,没有程琳敬她的份。而且从程琳的一闪而逝的眼神中,陈可欣知道这些小细节让她非常地满意。

  陈可欣微微一笑,就像以前自己在礼仪课上面学过的那样,轻轻地晃荡红酒杯,然后轻轻地闻了一闻,装模作样好一会儿之后,最后才喝到喝到肚子里。而且她是一口气咕噜咕噜的喝下去的。

  程琳看她如此豪爽,不禁喜到:“学妹酒量不错,有我的风范哎,不过你喝酒前还要摇一摇闻一闻的是在干什么?”程琳用的东西都很好,进口的车子,进口材料的西式豪宅,连化妆品都是托人从日本美国人肉带回来的。她甚至还顺应时代潮流读英文系,看英文电影,吃牛排喝红酒,想着将来和洋鬼子打交道,把更多的东西直接拿过来使用。

  但无论怎么有样学样,程琳并不懂这是细致的渗透在文化根里的东西。

  就像刚才那个简单的品红酒的动作。

  陈可欣回应到:“这些都是我都是从书里学的。”

  程琳点点头,没再继续在这件事上纠结。

  程琳贵为大小姐,其实也不算是真正的贵族。不是都说了嘛,三代才出一个贵族,程琳的父亲是白手起家,钢材汽车家具什么都做,又搭上了强力的背后关系扶持才有了今天的成就。程琳家的背景关系什么的,陈可欣都从程琳的其他跟班那里旁敲侧击打听出来了。

  而且就算是真正的中国式贵族也不一定知道这些小礼节。

  毕竟改革开放不久,人们并没有接受真正的教育。她们也只不过就是觉得西方的玩意很新奇而已,西方的东西更好而已。这种崇洋媚外的心理在这个时代里尤其严重。

  这个时代就是这么奇怪,人们一边打着爱国主义的旗号,在各种媒体上奋笔疾书,反对外来品牌的倾销,却一边偷偷用不住用外国的东西,甚至还要托关系求人去买。

  其实不论这些人嘴里怎么说,对于他们来说,外来的洗衣机电视机什么都太稀奇了,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的便利和以前无法想象的色彩。就算到了2019年,中美已经打起了贸易战,人们一边嚷嚷着美国帝国主义恶心,却又一边送自己的孩子去美帝留学。

  这些言行不一致的现象来自于一种极为矛盾的心理,在某年某月被某节目里的一个叫“王泽镜”的小屁孩代言,从此有了名称,统称为“真香”现象。

  这种“外国的月亮就是园的”的现象,在改革开放知识十几年后,在中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之后,在信息技术愈发厉害之后,出国归国的人才渐渐增多之后,才渐渐消退。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国家经过多年发展,有了强大的工业基础,有了强大的实力作为后盾,才有了自信。

  两个姑娘边喝酒,边东拉西扯地说着各种八卦,由于陈可欣和程琳最大的联系就是衣服,所以讨论得最多的还是衣服。

  程琳吐槽到:“我们的校服什么的太土了,像个口袋似的,这种质量的佣人都不屑穿了好吗?学校每次有啥重大活动,都要求穿校服。它好意思要求,我不好意思穿啊!上次接见外宾都要穿那个丑到爆的衣服,我都能看见那个洋妞眼里的鄙视了,呕!”

  中国的校服多为丑到爆的肥大的运动服,这种抹布校服由学校统一采购,成了掩埋多少人青春的糟糕回忆。

  陈可欣点头道:“确实不好看,其他很多国家的校服都是制服式的。就像日本,女生喜欢穿水手服。欧美的女生就算是高中生,都是小西服白衬衫格子裙配长靴。更别说像越南的校服那样,采用极富民族特色的传统服装奥黛。”

  程琳说:“就是啊,看看人家穿得多漂亮。他们的历史还不如我们长久,我觉得我们国家也完全可以采用旗袍和中山装等作为标准校服,弘扬中国文化,好看又实用!”

  陈可欣苦笑着,摇了摇头:“中山装男孩子用还可以,以前民国的时候各大高校也是采用中山装作为校服的。但是旗袍确实太夸张了点,毕竟旗袍相当于中式的晚礼服。对于学生来说太正式了。”

  程琳歪头道:“要是我们可以自己设计开发校服就好了。啊,对了,你来设计,我来找企业生产怎么样,我觉得要是你我合作,一定可以为学生们创造出美好的回忆。”

  第45章 利诱

  丑到让人哭的中国校服从1993年一直沿用到二十一世纪都还没有废除,在服装业百花开放的年代它都还屹立不倒。

  究其原因就是学校认为这种千篇一律的朴素校服,能够有效防止学生穿名牌互相攀比和早恋的现象,让青春期的孩子们安分守己。存在必有它的道理,很多家长认为中国校服丑得很有道理 。

  而陈可欣认为这就跟以前中国出现第一张男女主亲嘴的电影海报,很多人去打电话投诉一样,纯属傻逼。

  开什么玩笑,担心孩子谈恋爱影响学习?

  关于谈恋爱这件事,最扯淡的是前十几年家长们拼了命地不让孩子们谈恋爱,而一到大学以后就拼命的催促他们谈恋爱。全部都恨不得二十几岁就谈恋爱生孩子一气呵成,把该做的事情全部都做了。

  欧美国家十几岁的孩子就会谈恋爱,有性生活好吗?

  人家欧美日韩的学生从十几岁就开始谈恋爱,一直慢慢的适应,慢慢的学习。到了真正的成熟的年龄以后,已经对自己这方面的需求很了解了,普通都有了恋爱情商,能够认真的选择自己的伴侣了。

  在婚恋这件事上,中国学生跟欧美学生相比,就像没有打过仗的新兵和久经沙场的老兵一样。谁能更好的选择自己,人生的伴侣这事啊,一目了然。

  而且谈恋爱跟校服有毛线关系啊,想谈恋爱的人无论哪个年龄段都会谈。长得好看的人穿什么都好,再丑的校服也抵挡不住人家的颜值好吗?君不见刘亦菲吴亦凡穿丑上天的校服也照样秒杀路人的吗?

  风气比较开放的时候,穿着这丑爆的校服,在街上接吻,做少儿不宜的动作也不少啊!干嘛一定要穿这么丑的校服,人靠衣装马靠鞍,穿着这么丑的衣服,把人的自信心都磨没了。越是年轻的人,内心越脆弱,自尊心越高好吗?

  陈可欣认为程琳说得相当有道理,与其穿着质量低劣,松垮肥大的校服去上学,不如穿的漂漂亮亮地去,从小树立国人的自信和自尊心。要知道在欧美日韩,人家上学不仅穿得漂漂亮亮的,还要从小学习如何化妆弄发型。

  上一世陈可欣去日本旅游的时候,男女老少几乎都会化妆,不会化妆也会注意仪容仪表!

  让她印象最深的是一个约莫十二岁的小姑娘,她化妆化得漂漂亮亮的在自己家店门面和祖母一起卖冰淇淋。换在中国想都不要想,可能都快三十岁,都不怎么会化妆、素颜朝天、衣着邋里邋遢、发型凌乱、毫无形象地走在街上的人一大把。

  如果其他同学和陈可欣说要改变校服,那么陈可欣绝对是以为这人在说天方夜谭,但从程琳这样的大企业家的千金之女嘴里说出来就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了。她既然这么说就绝对能找到门道,拿下学校的校服供应。

  据陈可欣所知,这个时代的企业都是什么赚钱做什么,到处开花的。程家并没有服装厂,但这并不代表这很难搞。程琳说要找企业来生产,估计是直接找个服装厂来代工。

  而程大小姐倒好,开口就是:“我想收购一个服装厂专门来生产我们自己的服装。除了校服,我们还可以生产很多服装,你这么有天赋,来当我的总设计师吧!”

  陈可欣:“……”

  收购一个厂子在当时其实并不算什么难事。

  90年代初期,很多国有企业的厂子收到国外品牌冲击,工资都要发不出来了,政府又不允许破产。虽然说下岗潮开始了,但毕竟不像1998年那样大批量地开放式下岗。

  工人们每个月都需要工资来维持生活,这些要吃饭的嘴也不仅是企业的负担,也是当地政府的负担。在当时那个年代,内地的政府的思想大多传统又保守,有很多不见棺材不掉泪,不论谁来收购,都不愿意出卖国有资产。只要企业负债累累,才后悔莫及,低价贱卖。

  有的思想很腐朽的,居然连撞了南墙也不回头,宁可企业发不出工资,直接死掉了,也不愿意让人收购了。

  当然商人们也不傻,这种赔钱货也没有人会要。这就导致了一个很奇葩,在现在看来十分匪夷所思的却很常见的情况。那就是生长空间的好企业因为不允许出售股份融资,导致资金链断裂,破产倒闭。稀烂的企业政府白送都没有人要。

  幸运的是沿海地区政府对于收购企业的态度,这都比内地的政府开明多了。

  程琳要收购一个厂,基本不用付出什么代价。程琳只要拿着家族企业在当地的名头去和当地政府接洽,直接说要收购一个那种快破产的服装厂。那政府绝对是恨不得塞到塞到程琳的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