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42节(1 / 2)





  然而,这也不知他们能掌控的,陈氏既然选择投靠张太后,就要自食恶果。

  白术说道:“这是将来的事情了,陛下目前需养好身体,目前并不知龙体是否有余毒,倘若……嗯,必然会危及子嗣的健康,造成胎儿畸形,即使生下来也容易夭折,皇上以保重龙体为主,皇上还很年轻,子嗣不必急于一时。”

  嘉靖帝对爱情婚姻充满负面情绪,但是他渴望子嗣,听说影响生育,顿时大惊:“朕需要子嗣,没有儿子,朕的帝位不稳。”

  白术劝道:“皇上励精图治,万民臣服。正德帝在位时,三十出头都没有儿子,把江山当做玩物都能保证帝位巩固,皇上比先帝英明,坐稳江山从来都是靠本事,而不是儿子。”

  嘉靖帝一想,白司药说的对。正德帝荒唐一生,自绝子嗣,只要他活一日,就稳坐江山,就连宁王谋反,也是一个月就平乱了,我比他有本事,又勤奋自律,他能做到的事情,我肯定也能做到。

  不,我能做的比他更好。

  都已经说开了,麦厂花乘机抖出另一个惊天大秘密,向新君示好,以挽回差点失落的君心:“皇上,微臣有事启奏。”

  嘉靖帝:“说。”

  麦厂花说道:“前年宁王谋反,誓师大会时,拿出盖着张太后大印的诏书,声称正德帝一直没有子嗣,且不宠信嫔妃,为了延续皇室大宗的血脉,张太后从宗室里选中了宁王之子为太子,过继到正德帝名下。如今正德帝有奸臣,以钱宁等八虎奸臣为首,蒙蔽皇帝,故,起兵勤王,诛杀八虎等奸臣,以正朝纲。”

  弑君为伦理若不容,所以谋反都是勤王诛杀奸臣为幌子,当年永乐帝从北京打到南京,赶走侄儿建文帝朱允炆也是以“靖难”为口号,杀黄子澄等奸臣,最后得以成功。

  宁王想要效仿永乐大帝,打着勤王的幌子起兵,手中还有张太后过继宁王之子为孙子的诏书,自以为正德帝荒唐任性,不堪一击,起兵必定成功。

  但是看似荒唐的正德帝派出一个文臣王守仁阻击叛军,仅仅四十二天就把宁王给解决了,都不需要自己动手。

  宁王全家死绝,皇帝梦破碎。

  沐朝夕就会在那个时候加入王守仁临时召集的平乱军里,因战功累累而脱颖而出,被王守仁推荐给正德帝的。

  此事众人皆知,不过,嘉靖帝相信麦厂花绝对不会将众所皆知的事情拿出来讲,问道:“难道其中有蹊跷?”

  小皇帝聪明,政治嗅觉敏感。

  麦厂花说道:“那个张太后立宁王之子为太子,做主过继到正德帝名下的诏书,是真的。”

  这个黑料真是劲爆啊!

  小皇帝坐不住了,顾不得小和尚还疼,腾的一下站起来,“此话当真?”

  当年大明官方都声称这是伪诏,民间也都不相信宁王的宣言,张太后怎么可能瞒着自己亲儿子正德帝,秘密和宁王暗通款曲,立下宁王之子为太子,过继到正德帝名下呢?

  除非张太后得了失心疯。

  但是现在,正德帝并非张太后亲儿子,张太后杀了正德帝生母郑金莲,母子面和心不合的事情被揭穿,那么张太后背叛正德帝,和宁王商议过继子嗣、立为太子,逻辑上就能说得通了。

  麦厂花说道:“微臣不敢欺君,当年王守仁大人平乱,缴获此诏书,当做战利品献给先帝,微臣一直在先帝身边护驾,有幸看到此诏书,经过验证,诏书是真的,张太后的印也是真的,张太后真有废帝而立宁王之子为皇帝的打算。”

  “这个毒妇!”嘉靖帝一想到自己差点和帝位失之交臂,就心生一股恶寒,“张太后为何独独选宁王之子?宁王是从洪武朝传下来的,第一代宁王朱权,传到造反的朱宸濠,已经是第五代宁王,皇室血脉淡薄,何况按照《皇明祖训》,朕才是皇位继承的第一人选,成化帝是朕的亲祖父,他宁王算什么东西,张太后为何舍近求远?”

  麦厂花说道:“正因皇上是天命所归,继承皇位第一人,即使没有张太后支持,内阁也会拥戴皇上继位。而宁王是旁支,必须由张太后通过过继的方式,立宁王之子为太子,才能染指皇位,所以张太后为了将来继续掌控权柄,就必须立一个依赖她的附庸为皇帝。”

  “皇上,其实先帝病逝之前,为了防止张太后染指权柄,特意立下遗诏,直接表示按照宗法继承,该由皇上从安陆过来继位,并没有说要皇上过继,先帝对皇上寄予了希望,由此摆脱张太后的阴影。皇上,先帝早就看好您了。”

  这一次皇室绝嗣后的继承和普通家族继承不一样。

  普通的大家族,如果本宗绝嗣,就会从旁支挑选嗣子,过继在本宗,尊本宗的父母为父母,亲生父母反而退了一射之地,成为伯父伯母,将来继承本宗的遗产,子嗣也必须尊过继的为祖父祖母。

  但是嘉靖帝不一样,按照正德帝的遗诏,他是以旁支直接上位,本宗绝嗣,旁支成为新的本宗,他并没有过继到弘治帝和张太后名下当儿子。

  他从皇室宗法上,依然是兴献王的儿子,所以他称张太后为伯母皇太后。

  既然不是过继的儿子,那就没有必要像正德帝一样,必须和张太后保持母慈子孝的假象了。

  这也是嘉靖帝一直坚持的原则,皇位他要,过继坚决不行。

  去年嘉靖帝从湖北安陆来到京城,内阁首辅杨廷和和张太后要求他从东华门进入皇城,居住在文华殿——这是迎接太子的礼节,太子的东宫就在文华殿。

  张太后当时就盘算着过继的主意,把这个小皇帝变成她第二个儿子。

  但是年仅十五岁的嘉靖帝是个有骨气的,一边是唾手可得的帝位,要放弃寡母,认张太后为母亲,一边是青春丧夫的寡母蒋氏,这个小皇帝做出了惊人的举动:他要求家乡安陆,不当皇帝了!

  嘉靖帝当时说:“遗诏以我嗣皇帝位,非皇子也。”

  意思是说,遗诏上说要我来皇帝,不是当太子,过继出去的。

  双方僵持不下,国不可一日无君,内阁和张太后只得退让,内阁次辅梁储(胡善围的读者应该记得他)主动去大明门迎接嘉靖帝,送到奉天殿继位。

  当年种种压力,惊心动魄,历历在目,陆炳想起那时候受的窝囊气,当场就落泪,“皇上,咱们太难了,熬到现在不容易。”

  嘉靖帝那时候才十五岁,小小年纪,禁得住帝位的考验,实属不易。

  嘉靖帝心中波涛汹涌,面上依然淡定,问:“张太后的诏书何在?”麦厂花不会无缘无故提起这段终生难忘的往事。

  麦厂花说道:”当年先帝驾崩之前,担心将来皇上斗不过张太后,留有后招,就将诏书交给微臣,藏在麦府,以备紧急之用,献给皇上。”

  作者有话要说:总觉得正德皇帝那么荒唐任性是有原因的,这是舟个人对这段糟糕历史的看法,走阴谋论,并非官方认可的判断,大家不要被我带偏了。我个人觉得诏书是真的,张太后与宁王有阴谋,此文完全是我个人的看法。

  第46章 欲戴皇冠,必承其重

  种种迹象表明, 正德帝就是有组织有计划的自断子嗣, 把本宗搞垮, 让旁支彻底上位,为此, 都不屑享受后代的香火, 搞过继继子嗣这种常规操作, 非要移花接木, 藏住自己支持湖北安陆献王府的心思, 放任张太后和宁王暗通曲款, 装作什么都不知道, 激发宁王的野心, 诱惑其造反, 然后平乱,铲除张太后的指望。

  正德帝点燃了张太后的希望, 又亲自掐灭了,就像猫捉老鼠似的, 玩弄于鼓掌之中,这对母子相互憎恶居然到了这种地步。

  然而, 宫廷对外一直都是母慈子孝,多么讽刺啊。

  当嘉靖帝看到麦厂花送来的张太后过继宁王之子为嗣孙的诏书, 顿时对前任的看法大有改观:他一直以为正德帝是个荒淫无道、只顾自己享乐的无能皇帝,然而当他当了皇帝, 尤其是内阁两次打回他要母亲蒋太后主持选秀的圣旨,坚持要张太后主持为他挑选皇后, 他不得不被迫同意这一风波,他才知道无论正德帝玩得多么厉害,都不耽误他每天处理繁重的国家大事,从无拖沓。

  无论内阁还是司礼监,以及后宫,他都能够操控自如,按照他的意愿下达指令,正德帝在操控权术上是铁腕,牢牢把控着皇权。司礼监,内阁,太后,都是他的工具,正德帝始终掌握着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