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16.不配(1 / 2)





  休息区。

  进了门,看见母亲坐在厅里,边上坐着她的闺中蜜友,黎家夫人曾媛。

  她们说起什么,言笑晏晏,一派愉悦。

  谢译的到来显然有些突兀,欢声笑语也淡了些。

  谢母远远就瞧见儿子了,心里又好气又难过。

  记不起上一次见他是什么时候了,这一晃眼,大半年光景。

  “正说起你呢,快过来坐。”黎母出来打圆场。

  谢译依言在母亲身边入座,低低喊了声:“妈。”

  这一声,直接喊得谢母鼻息酸涩,她侧过身去,抬手拭去眼角的湿意。

  “嗬,你可真行。”黎母笑着打趣:“见不到儿子天天念叨,这会儿见了面你还矫情上了。”

  被好友调侃,她有些下不来台,“梨子去洗手间这么久了,你也不说去瞧瞧。”

  黎梨是曾媛的女儿,今天也正好空就跟着来了。

  “知道了。”黎母乐得回避,给他们腾出说体己话的地方。

  少了外人,母子俩反而多了份生疏。

  谢译看着母亲,心里有些愧意:“您怎么来了。”

  “你曾媛阿姨说你来牧场了,想着很久没见你了,就跟来看看。”

  身为母亲,想见儿子一面还得托闺蜜的消息,想想真是失败透顶。

  谢译自知有错:“您可以来我的公司……”

  “去了给你添麻烦不好。”

  看着许久未谋面的儿子,忍不住心疼:“好像又瘦了些,别只知道工作不顾身体。”

  “我会注意的。”母亲的绵里藏针扎得谢译节节败退,什么都应下。

  不知是有意无意,她突然提道:“你几时空了回家来,我亲自下厨给你补补。”

  谢译没了声音,谢母知道他心里的疙瘩还在,是不愿意了。

  短暂的和平结束在一声叹息里。

  “都这么些年了,真的过不去了吗。”谢母斟酌着字眼,小心翼翼。

  每回见他,多少要为他们父子说和几句,也不怪他不爱听,她都说烦了。

  可不说…又实在没有别的办法。

  “你爸爸他…并没有恶意的,后面发生的事更是始料未及,你们父子俩置气这么多年,家不像家……”

  “妈,别说了。”

  谢译打断母亲的话,神色掩不住伤痛。

  他一个字都听不下去。

  ///

  当年谢博良找到如愿,却不是威胁和谩骂,而是请求。

  那是身为父亲的他穷途末路的最后一步棋。

  高中毕业后,谢译主动放弃了出国的机会,接连拒了几家常青藤联盟的offer,执意留在Z市。

  谢家知道后闹翻了天,问他为什么,绝口不提。

  高三那年暑假,谁都过不安生。

  哪怕后来谢译顺利考上了闻名遐迩的Z大,谢博良的怒气仍没有消下去。

  大一刚念了一学期,谢博良不知从哪里得知,他执意留在国内是应了女朋友的要求。

  和妻子商量后,想要扭转谢译的决定,只能让女孩松口。

  所以,他想都没想去找了她。

  那个女孩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孩子,妈妈是著名的舞蹈家,继父是知名的企业家,称得上门当户对。

  谢博良从根上是赞同他们交往,只是并非现在。

  他找到如愿,以长辈的角度请她慎重思考一下两人的未来。

  大约是“不要着眼于一时的小情小爱,往后的路还很长,出国求学对谢译更有助益……”之类的劝说。

  全篇谈话下来不过二十分钟,没说什么重话。

  句句合情,字字合理,只是希望她能改口,由原先的挽留变成支持。

  再者,她正读高二,马上高三毕业后就可以申请国外的学校。

  谢博良想当然。

  不过短短一年罢了。

  在漫长人生的大框架里,这仅是百分之一,渺小且微不足道。

  这话放到任何人面前都不会造成什么毁灭前性伤害,偏偏如愿例外。

  彼时的她已经患上了困扰许久的情绪病。

  她藏得深,没有人知道这件事,包括谢译。

  谢译对如愿而言意味着什么呢。

  不是简简单单的男朋友角色,不是手拉手看电影的陪伴者,更不是下一秒说分手快乐的潇洒爱情。

  他是她垂死挣扎的支点,是她赖以生存的原动力,是她掏空自己后仅剩的所有一切。

  谢博良的话,俨然的一道死刑处决令,又像一个无情的审判者,决断着他们的爱情并不合格。

  偏偏他说得恳切动情,让她连反驳都无从开口。

  不想成为他人生的绊脚石,拖油瓶,阻碍者……

  所以如愿点头答应了,尽管她难过得快死掉。

  胆小,脆弱,如履薄冰。

  十六岁的如愿渐渐活成了这个样子,连开口请求都不敢有。

  那之后的几天里,她关掉了手机,断绝一切联络方式,把自己锁在空旷无人的别墅里。

  然后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她穿着最爱的裙子,义无反顾地挣脱禁锢,奔赴了解脱。

  坠入水底的瞬间,女孩的泪融于水里,她闭眼浅笑,脸上是前所未有的宁静。

  心底有一个声音在呐喊。

  终于啊,逃出来了。

  谢译曾竭尽全力地试图挽救这场悲剧。

  如愿毫无预兆地人间蒸发了,他用尽一切方法去找。

  去学校,同学说她请了长假,为了比赛突击练舞。

  这借口天衣无缝,用过许多次老师都不会怀疑。

  再去她家,邻居说好几天没见有人出入了。

  蹲在楼下喊了半天,什么回应都没有。

  然后他气馁了,所有的办法都用遍了却徒劳无功,世界只剩下寂静无声。

  如愿出事的当天,新闻铺天盖地袭来。

  谢博良看到后,当机立断把谢译从大学宿舍挖起来,半捆半绑地送上了私人飞机,直奔美国。

  这是引爆他们父子关系的导火索。

  而这背后的无数次争执,反抗,怒骂,咆哮……

  随着时间的沉淀被牢牢压在心底,越积越厚。

  时至如今,谢博良也不后悔自己这么做。

  哪怕被他记恨多年。

  在谢译被强制送走后的几个月里,新闻上仍然满篇关于他的报道。

  他是如愿生前唯一最亲密的恋人,甚至有一部分声音推测这场意外的源头是因情所困。

  如果谢译留在国内,那会是怎么一番景象。

  永无止境的访问报道,长着獠牙的舆论哗然,清白不分的脏水污蔑。

  他才十九岁,他能经得起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