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93节(1 / 2)





  苏淼现在还一会儿姐夫一会儿哥的呢!

  不过,幸好眼下离孩子开始叫人还远着,这个问题暂时不需要发愁。

  等到苏鲤从上冈回来,沈寅初也回去了一趟。现在小店还没发展大,自家人够用,也犯不上请活计。

  盛城人力成本也高,雇个人可不像上冈那么便宜!

  只不过,回去看个妹子还得轮班回去,这点就比较愁人了。也幸亏坐火车用不了太久。

  等到沈寅初回来,大丫已经能起床了,抱着孩子给她哥看。

  “哥,快看你外甥!你抱抱不?”

  “我这刚进屋,呛风冷气的,你快躺回去!”

  沈寅初倒是没想到,连老苏头都同意让他给这孩子取名字。

  “咱家现在日子这么好,那不都冲着我大姑爷吗?你看看,你当初啥样,现在啥样?浪子回头金不换,我姑爷子是有大福气地人,你取名!”

  沈寅初有点头疼地接下了这个活儿,准备回盛城好好翻翻字典。他当天去,当天又准备回到盛城。

  ——小吃摊的早点还没确定好呢。

  去火车站回盛城的路上,沈寅初看见了当初耀武扬威的马三儿。这小流氓没看见他,正趾高气扬地脚踩在人家三轮车上,骂骂咧咧地。

  沈寅初在心里头呵呵一声。

  九五年十一月,严-打就要开始露苗头了,你小子蹦跶不了几天了!

  作者有话要说:小肥章!

  嗨呀可算赶上了。

  ---

  第87章

  “小老板,今天开店早啊。”

  “早!”

  沈寅初笑了笑,开口介绍道:“现在早上有煎饼果子、鸡蛋堡、紫菜包饭,还有热乎乎的豆浆,不管你杯多大,都按照一杯收钱,来哪样?”

  沈记小吃店开了两个月,名气散播得却很快,至少附近学校的学生、教职工宿舍的老师,都知道八小门口有这么一间干净卫生东西好吃的小店了。

  在学生群里头经营,跟以前开店还不太一样的。

  沈寅初抓住了学生的心理,在免费试吃活动之后,仍然源源不断地推出各种小活动,来维持这个店在学生心里头的话题度。

  他的目标是,一定要成为将来这些学生毕业了仍然会带着怀念口吻谈起的小店!

  今年的雨水格外多些,沈寅初就去批发市场批了最便宜的塑料长柄伞十把,用油性马克笔写了沈记小店几个字,只要跟老板说一声,就能够免费借走。

  这时候的学生还很质朴,几场雨下来,只有一把伞没找回来。

  不过,就这丢了的一把伞,让常来常往的几个学生都很愤慨,偶尔提起来,无形之中给沈家小店添了不少知名度。

  “老板,那把伞还没人还回来?”

  “不还就不还吧,没事儿,”沈寅初笑道,“就一把伞,指不定是忘了呢?我这两天忙,有空了就再去买一把!”

  这时候,正是媒体上还在盲目崇洋媚外,开始讨论“素质”这个先锋词汇的时候。

  《读者》《意林》上隐隐约约地吹捧国外干净卫生懂礼貌有素质,柏杨的《丑陋的中国人》悄悄地掀起来一阵热潮,还有报纸上各种关于中国游客在国外丢人的新闻。

  那篇著名的讲中国小皇帝和日本孩子的文章也编造于这时候。两国孩子一起去野营,结果中国小皇帝什么都不会,日本孩子却能长途跋涉之余照顾好自己,还给家长做好饭。

  尽管最后总有媒体辟谣这只是编造,但是在当时,却让人一直津津乐道。

  “都是大学生了,素质咋还这么差!”

  学生正是中二的时候,沈寅初却没把这事儿放在心上,他不过是为了维持话题度,一两把伞没了还不至于看得那么重。

  “就一把伞而已,用不着计较这个。你要哪样?豆浆加不加糖?”

  沈寅初这个五毛一杯的活动,也吸引了很多学生,尤其是在他信誓旦旦地说不管多大杯子都五毛的情况下。

  不少学生都拿了去打饭的缸子来打豆浆,看着沈寅初果然给打满了一缸子,回去都交口称赞。

  “不加了,再给我来个鸡蛋堡!”

  沈寅初装好鸡蛋堡,那边小丫也打满了豆浆递过去。女孩子拿了吃的喝的还不肯走,赌气似的跟沈寅初保证。

  “小老板,你放心,我们一定会揪出来到底是谁拿了伞不还的!”

  “一个沙拉的紫菜卷,豆浆不要糖,”旁边一起来的女孩子先给了钱,然后也跟着帮腔,“对,肯定是理工大的学生!咱音乐学院可没有这种占小便宜的!”

  就因为这个学生,他们现在来打豆浆都不好意思用大杯子了!

  小老板本来是为了方便同学,结果有人连一把伞都要贪,真是丢人。

  “没事没事,”沈寅初给两个女孩子打了早饭和豆浆,看着她们一路往图书馆快步走过去,转身对苏鲤说,“现在的学生真淳朴啊。”

  “大学生嘛!都是有文化有素质的,啥时候听过大学生偷鸡摸狗的?”

  二十年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