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嫁给反派太子后第28节(1 / 2)





  也正是这幅惊艳卓绝的颜色,才能叫她姑母深爱至今。

  她无声无息望向闭目养神的徐贵妃,年近四十却仍风姿犹存,一双细眉描绘的精致得宜,穿戴考究,行为举止便是比起后宫之中世家大族出身的后妃,也丝毫不差。

  谁能想到,这般身份尊崇,受世人敬仰膜拜的贵妃,竟是那般的一个出身?

  徐贵妃本是一介民女,十四五便生的花容月貌,却被父母早早许配给了一个商户公子作妾。

  倒是很得那商户公子宠爱,只可惜那人家大妇肚量小不能容人,对她动辄打骂。

  徐贵妃本该一生黯淡无光,却怎知时来运转,一次机缘巧合之下救下了身受重伤的当今陛下。

  如今的天下至尊,武帝萧渊彼时不过是皇室中最不起眼的一名皇子。

  二十有三却仍未曾踏足朝廷,彼时妖后当道,对其他皇子皇女不知毒杀了多少。

  萧渊生母早逝,外家无人,日子过得朝夕不保。

  饶是如此,萧渊对于这位救命恩人却是尽自己所能的万分怜爱,甚至为了给她求来名分,不惜公然违抗圣旨,遭大行皇帝厌恶,才以庶妃名分将曾为商人侍妾的徐贵妃迎入府邸。

  之后数年也一直深受萧渊宠爱,子嗣频出。

  当年三皇子迎娶民女之事闹的沸沸扬扬,倒是叫如今百姓仍然津津乐道。

  多恩爱的一桩故事啊,可惜谁料想到结果?

  君王薄情,今上尤甚,偏偏贵妃娘娘总是看不透。

  徐微雨神情露出几分萧瑟之情,朝着手下的徐贵妃,不经意间露出一丝同情。

  外人不知内情,只以为徐贵妃至今仍深受陛下宠爱,纵后宫不断纳入新人,也不见其地位越过徐贵妃。

  可徐微雨侍奉贵妃多年,却是知晓贵妃的有苦难言。

  旁人羡慕至极的尊贵身份,实则不过小心翼翼,如履薄冰......

  陛下对贵妃的情意究竟有几分,是否如外界传闻那般,估计连贵妃自己也看不真切。

  说什么如今得宠的荣昭仪,还不只是没事儿时被皇帝叫去弹两首曲儿,有时皇帝彻夜来了兴致,那可怜的荣昭仪便要通宵达旦为陛下抚琴唱曲儿。

  徐贵妃呢?

  早不承宠十几年了。

  第二日清晨,随国公府——

  迟盈昨日睡得早,早上恢复了许多精气神。

  为了怕被母亲再次询问,迟盈早早过去随国公夫人院子里请安,见到随国公夫人正在挑选头面,十几个头面摆满了案桌,也不知是要做什么。

  迟盈走过去问,原是为了给郦甄添妆一事。

  随国公夫人忍不住感慨起来。

  “你才刚出世,甄儿也才不到两岁的人,还没走稳路就知道照顾你了。一口一个妹妹,给她吃一块好吃的糕点,都偷偷藏在袖口里说要留给你。小姑娘长得就是快,竟然一眨眼就成婚了。”

  随国公夫人这又是姨母又是姑母的,自然要备上一份厚礼,她打算送一套珍藏了许久的翡翠头面过去,那套翡翠头面水头极好,整个大魏也找不出几套来。

  迟盈瞧见了眨眨眼睛,伸出手指摸了摸上头翠绿一把。

  随国公夫人以为她这是看上了,便笑着叫她房里的香旋开了私库,拿了另一套头面摆在迟盈面前。

  “这套翡翠头面给你表姐,娘还有一套羊脂玉的留给你,盈儿带羊脂玉的最好看。”

  迟盈哪里是眼皮子浅的看中了一套头面?

  她只是觉得这翡翠老气,给了表姐估计这十几年也带不上。

  迟盈懒洋洋往软塌上坐着,托着腮一本正经道:“给什么都不如给真金白银的好,外祖家又没有庄子进项,沈家更是清贵人家,一家别的不多就孩子多,上回我去听说儿郎都排到了二十九了。嫁去沈家,倒是不愁闹心事,可日后说不准吃一盏燕窝都要衡量半天。”

  这话叫一屋子奴婢听得笑的肚子疼,随国公夫人听了也同周边伺候的侍女们笑话:“瞧瞧我生的这个姑娘,往常以为是个不爱金银的,如今竟然说出这些话。”

  迟盈往常腼腆的性子,遇到这事儿倒是十分的理所当然:“女儿虽不好金银,却也知晓吃得好穿得暖,才能有闲情逸致,活的开心方能活的更久。”

  一屋子这回听了才真的要笑抽过去,各个奴婢都跟着打趣起迟盈,迟盈经过这么一打岔,也忘了一直萦绕在心间的忧愁事。

  “好好好,就听了我儿的话,再给你表姐包个一千两当私房钱,日后纵然那沈家没钱吃燕窝,也饿不着你表姐。”随国公夫人笑道。

  一屋子的欢声笑语,还没笑上几声,便有前院仆人匆匆赶过来,喘着粗气通传:“宫中圣旨到了,快,夫人姑娘,快去前院接旨——”

  作者有话说:

  会比较快的进入大婚环节,因为这文主要是先婚后爱,让男主早日苦涩追妻吧。感谢在2022-05-18 23:58:20~2022-05-19 23:19:32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今天也是小可爱5瓶;今天臭熊挨揍了吗、沐染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26章

  众人早在上回圣上亲临府邸之时,便知有这一日的到来,是以倒算是早有准备。

  不过片刻功夫,府上大大小小,连在佛堂念经的老夫人,朝中的随国公都得了消息提前回府。

  更遑论寄居在迟府的孟妙音母女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