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09章(1 / 2)





  有些恼怒的北方军政府,直接对找上门来的犹太人组织不客气地说道,有可能即将复国的兰芳共和国绝对不是犹太人统治的国度,而是一个保障南洋华人、酋长部落以及犹太移民共治的联邦。

  美国政府也对犹太人组织绑架政策的做法,极为反感,居然干脆就默认了北方军政府的说法,没有提出反对意见。

  在这桩密谋中毫无发言权的原殖民地统治者荷兰人大为震怒,只是已经成为一个流亡政府的荷兰,根本没有办法阻挡美国人和北方军政府的合作,只好大声嚷嚷之后找上了英国人。

  英国人同样为这起密谋中没有他们的角色,而感到十分不满,表面上恩恩呵呵了一阵应付了荷兰人,转身就琢磨起了另外的事情。是不是在马六甲海峡的要隘处,要搞出一个亲英国的势力来呢?

  第一九五章 缅北

  美国喜欢用m1命名自己的制式武器,比如m1半自动步枪,m1式75毫米榴弹炮,m1式155毫米加农炮,又或者m1式240毫米榴弹炮等。你如果以为美式m1火炮,就是指75毫米榴弹炮那就大错特错了。

  美式的m1火炮,除了155毫米口径,240毫米口径,还有数量庞大的105毫米口径。至于m1式75毫米榴弹炮,多在太平洋战区使用,反而远不如105毫米榴弹炮更为普及到美军步兵师中。

  驻印军曾经提出希望获得105毫米榴弹炮,但是美国人自己都不够用,哪里有的多,只好一股脑塞了数十门75毫米榴弹炮过来。

  实际上这款榴弹炮,除了机动灵活,适合山地作战的特点外,其他性能十分平庸,以至于美军自己也没有大批装备。

  美军m1式75毫米榴弹炮,是一种组合式火炮,可以迅速拆成几个部分便于炮兵携行,全炮重653公斤,最大射程9000米,射速为5发每分钟,炮组成员6人。

  北方军自己也不重视,毕竟射程达5700米的120毫米pm38重型迫击炮,全重也不过285千克,都已经列装到了营一级,而直接配发到排一级的80毫米34型迫击炮,全重不过57千克,也有2400米的射程,两者相结合的作战效力已经满足步兵营的需要了。

  但是在缺乏105毫米口径火炮的情况下,北方军的驻印军勉为其难的接受了m1式75毫米榴弹炮。

  印缅边界东侧新平洋外围,近百门m1式75毫米榴弹炮分成几个炮群,杀气腾腾指向远方,等待指挥部的命令。

  很快,多部电话同时响起。

  各炮兵群指挥官飞快地抓起电话,简单地复述了一遍指挥部命令后,来不及挂掉电话,转过身来对早已望眼欲穿的炮手们大喊,“开炮。”

  嘭地一声,第一门火炮开火了,随后是无数声的榴弹炮在射击。

  十五里外的新平洋顿时陷入一片火海之中,驻守新平洋的是第十八师团的一个步兵大队,只有几门步兵炮和反坦克炮,在炮战中都使不上劲,自然惨重。

  民国三十二年初,比原计划提前了一年,驻印军开始入缅反攻。

  斥候部队已经和日军发生过遭遇战了,所幸后续步兵营跟了上去,居然成功地击退了日军一个步兵大队的进攻。前哨战的意外胜利,让驻印军高层顿时心中一阵狂喜,开始重新评估己方的战斗力,是不是原来的估计有些偏低了。

  对手可不是战力低下的第四等,或第五等师团,而是从东北一直打到新加坡,甚至还攻进南京臭名昭著的第十八师团。

  按照以往的经验,包括第十八师团在内的日军常备师团,其一个步兵大队的战斗力,几乎相当于关内中国军队的一个师。即使是北方军精锐的野战部队,也不敢轻易派出一个步兵营进攻日军常备师团的一个步兵大队。

  步兵营以下级别交战,北方军也不敢妄言一定获胜。但是到了步兵师以上级别的战役规模作战中,北方军拥有大量的火炮、坦克、飞机支援,战力对比才明显占优。日军从来不缺野蛮死战的士兵,缺的是足够的重型装备。

  半个小时后,驻印军两个步兵营分兵两路发起了进攻,重型迫击炮和34型迫击炮几乎主宰了整个战场,被炮火准备炸得晕头转向的日军被迫选择撤退。等到后方北方军的攻击机,在战斗机的掩护下赶来参战时,日军残部早已窜入茂密的丛林。

  反攻缅甸的桥头堡不出意外地被占了下来。

  为了首战胜利,驻印军做了最充分的准备,不仅集中了三个步兵师的m1式75毫米榴弹炮,还动用了除了坦克之外的所有重型装备,就连飞机都用上去了,再打不下了就真的说不过去了。

  老鹰搏兔亦要全力呀。

  驻印军全力反攻,驻守缅甸的日军立即大惊失色,以缅北重镇密支那为基地的第十八师团马上收缩兵力,一边请求南方军总部派兵增援,一边主力北上胡康河谷进行决战。

  原本防守密支那重镇的日军部队,还有第五十六师团,但是防守的主力第十八师团誓要北上决战,南方军总部担心守卫力量不足,就急忙调集第五十三师团,组建了第三十三军,统筹缅北战事。

  但是此时北上的日军第十八师团,无法得到南方军有力的空中力量支援,面对铺天盖地的迫击炮火力和难以盯防的空袭作战,亦感到十分吃力,接连在数处小规模战斗中吃亏,被迫将新到的第五十三师团一同拉上北上胡康河谷地区决战。

  驻守密支那的日军再次削弱,除了第五十六师团,还有第十八师团的一个步兵联队。

  而在东北战场,葫芦岛大本营已明确了先攻辽东半岛的计划。无他,只是因美国人提出要想给兰芳共和国复国,就需要北方军自己去攻占西婆罗洲地区,以避免美国人在荷兰人那里的尴尬。

  北方军大本营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这本来就是胡乱放出来的一个鱼饵而已,原本是用来钓其他大鱼的,谁成想后来局势的发展硬逼得北方军只好蒙着头上了。

  攻占西婆罗洲简单,只要驻印军攻克缅甸南方或者泰国南部以后,直接用运输机空运过去伞降好了,反正那一带也不是日本人防守的重点,兵力并不多。

  关键是后续的补给和巩固,没有海军的参与是万万不行的。

  北方军仅有的十几艘驱逐舰,都缩在辽东湾里,被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的日军死死封锁住了。要想靠着十几艘黑灯瞎火才能出动的潜艇,南下到西婆罗洲就实在太不靠谱了。

  在攻打大连还是攻打通化的选项上,北方军大都督陈安隐隐约约也有先打回老家的想法,再加上夺回辽东半岛释放海军战力的任务一出来,进攻营口金州大连自然就成了必然的选择了。

  至于最最关键的环节,如何避免遭到了强大的日本联合舰队打击的问题上,北方军大本营倒是非常轻松的混过去了。很简单,等到日本联合舰队主力被美国人摧毁了,北方军的小舰队再南下不就是了,毕竟现在已经可以看出联合舰队的颓势了。

  作战方略定下了没多久,一个惊人的消息传了过来。

  美国人在南太平洋前线,派出一个中队的十八架p-38战斗机,足足超低空飞行了近七百千米,其中十六架准时到达目标空域,随后成功伏击了由六架零式舰载战斗机护航的两架日军运输机。

  p-38战斗机的格斗性能确实不如零式战斗机,但是十二架p-38被分出去负责拖住六架零式战斗机,足够日本飞行员忙乎一阵了。

  就这么一丁点的时间差内,另外四架p-38战斗机对着运输机狂泄了无数子弹,仅仅三十秒而已,日军运输机被瞬间打成了筛子。

  坐在运输机内的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顿时毙命。

  这是太平洋战争中,最匪夷所思的一次战斗机伏击任务,居然就这么成功了,奇形怪状的p-38战斗机一举成名。

  于是乎,北方军大本营也纠结了,是不是将美国人提出的p-51b战斗机援助方案,改换成更有名气的p-38战斗机呢?

  没等大本营作出决定,美国人输送过来的p-51b战斗机已经运抵葫芦岛,改换p-38战斗机的计划在酝酿之中就夭折了。

  几天后,北方集团驻美国的代表,心有灵犀的发回一纸电文,详细介绍了p-38战斗机的技术数据。

  已经开始试飞新的p-51b战斗机北方军空军,见到p-38战斗机的数据后马上闭口不言,都在暗自嘀咕幸好没有作出更换的决定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