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06章(1 / 2)





  也许是和人的性格有关,这两个军阀的发展方向却是截然迥异的。阎锡山秉承了晋商的优良传统,锱铢必较而又八面玲珑,所以擅长的是在三个鸡蛋上跳舞的把戏,保守有余,进取不足,只能窝在一个小小的山西盆地。

  大气不足的阎锡山治理山西,更多的是靠累年积存和乡村自治,完全不同于东北胡子张雨亭的招财进宝和强势镇压。

  国粹学派的精英们,偷偷地对陈安也进行了刻画,认为这位陈大都督流淌的完全是秦人悍勇却务实的血脉,说得好听一点是借势而为,说得难听一点是睚眦必报。

  如果阎老西是在三个鸡蛋上跳舞,陈安说不定就直接把鸡蛋煮起来吃掉。

  但是陈安的气运实在是不错,也许是好得难以置信。有些不可理喻的崛起过程,即使不用刻意去渲染,也足以让一般人以为是神迹。

  尤其是北方军政府对外强硬对内宽松的态度,忽然让国粹学派的精英们发现,也许这就是理想中的内圣外王大治天下的模式。

  无意识之间,陈安被神化了。

  五百年才出一个的圣人吗?很多人在默默思考。

  在北方军和北方集团内部,这种神化的倾向更加明显,只是一开始没有形成理论基础。当国粹学派的理论和判断,被有意无意引入后,马上掀起一股轩然大波,甚至很快覆盖到了整个军政府辖区所有民众。

  受到北方军政府这种暧昧的态度所鼓励,国粹学派精英开始筹谋发行一种新的月刊,专事向民众宣传国粹学派的理论,这个月刊虽然尚未发行,却已准备了了好多期的预备稿件,只待监管舆论的情报署一批准刊号就可发行。月刊的名字,叫《国故》,刘师培亲自担任总编辑。

  活跃在甘疆蒙藏的原光复会成员,很快就注意到了这股新的思想潮流。在有心人的牵线搭桥下,国粹学派的学术精英,总怀着昔日梦想的原光复会党派骨干,终于开始同流合污了。

  这种完善的学术理论体系和足够的党派斗争经验相结合,所产生的作用是无比巨大的。几乎是顷刻间,北方军政府辖区的民众忽然都知道了一个致力于复兴古学的组织。

  这种影响力在情报署的总监林玉山忽然决定要加入《国故》月刊社,亲自担任总编辑之一时,终于培育成了滔天巨浪,淹没了北方军政府的角角落落。

  实际上,这一切都是北方军政府顺势而为的推动下发生的。

  袁世凯大总统逝世后直皖之间迅速分裂甚至大战连连的情况,让陈安对军阀势力延续发展忧虑重重,南方孙大炮屡败屡战的顽强斗志也让陈安对党派精神有了深刻认识。

  国粹学派的意外发展,也让陈安有了一个非常不错的想法。

  没过多久,北方日报的孙晓云,也被推举成为了《国故》月刊社的三位总编辑之一,标志着这个北方军政府的主要党派组织,复兴党雏形开始出现了。

  只是当初林玉山曾经提出,柳石和虎子也成为《国故》月刊社的名誉编辑,却遭到了两人的拒绝,甚至日后复兴党成立也没有加入其中。

  理由都是匪夷所思的。

  柳石很干脆地对林玉山说,他是陈家庄的管家,现在是,以后也是,只忠于现任家主,并不忠于什么军政府都督。

  比《国故》还要顽固的老古董份子,林玉山当场被噎住了。

  虎子更是简单了,他只是少爷的护卫而已,仅此而已。要不是陈安让他挂上一个职务,虎子宁愿只待在少爷身边练武防护就是了。

  本来兴致勃勃的林玉山只好无语了。

  大时代中,本来就是应该出现无数英杰的。

  在洛阳过得有滋有味的吴子玉,很有闲学关羽看春秋的雅致,却没有想到最妒忌他的徐树铮会干出一件日后牵连甚广的蠢事来。

  徐树铮竟然在天津诱杀了北洋老将陆建章。具体缘由不得而知,但是当年陆建章被驱逐出担任过都督的陕西时,据说收刮的财务高达三千多万两白银。而徐树铮此时为了筹集参展军的军费亦是焦头烂额不已。

  陆建章虽已失势,但是影响甚在。徐树铮这一举动,激怒了北洋所有军阀,甚至极为赏识他的段祺瑞也为之摇头不已。

  这一次诱杀也终于刺激了另外一个头上长角的人物,陆建章的亲戚兼老部下冯玉祥。决心给老长官报仇的冯玉祥,立即开始策划在军中崭露头角,准备发展实力然后干掉由皖系罩着的徐树铮。

  冯玉祥头上长角,更多的是反角,他每崛升的一步都必然是踩着自己的上司脑袋上去的。接下去又要倒霉的,估计就是曹锟吴子玉了。现在,冯玉祥算是直系的干将。

  第三章 赤塔对峙

  民国七年夏,任民国陆军次长兼西北筹边使的徐树铮,在天津诱杀陆建章,成为一件轰动天下的大事。民国军阀混战,都有一个潜规则,只要失败者宣布下野,一般就不会受到追索和处置,更没有哪个军阀头子在战场外被清算处决。

  徐树铮陡然开了一个极其危险的先例,自然受到所有军阀实力的同仇敌忾。但是在段祺瑞的压制下,徐树铮没有受到任何追究和处置。以参战军为名义组建的西北边防军,在徐树铮的领导下也开始显露出犀利锋芒。

  陆建章在当年的甘陕剿灭白朗军时,就差点被北方军包了饺子。对于这名手下败将的意外身亡,陈安只是略略看了一通情报署的资料,很快就丢到了脑后。

  现在北方军政府已经事实上吞并了西套蒙古地区,直接纳入甘肃布政司管辖范围,人力、物资、交通线、驻守兵力都需要一一调剂,而这些事情都必须尽快完成。

  更北方的局势恶化了,容不得北方军政府有条不紊地进行大局布置。

  面对中亚即将彻底丢失,西伯利亚又连续溃败的糜烂局面,莫斯科立即调动大批人力物力,宣布组建东方面军,全力应对喀山以东局势。

  苏俄东方面军的组建,显然是对干涉军和白俄的极有力反击,甚至有可能改变西伯利亚作战态势。但是,需要引起高度警惕的干涉军和白俄势力,却与抢占了贝尔加湖一带的北方军起了无数摩擦,甚至放松了对西部的压制。

  实际上,真正的摩擦只有两个敌对势力,日本干涉军在故意挑衅北方军东部军团,以及在日本支持下白俄势力不断地制造与北方军不和的事端。

  北方军在贝尔加湖一带掠夺了大量财富,极大弥补了负债累累的军政府亏空。日本人也派出了大批兵力,加上海军,参与干涉的总兵力甚至多过了北方军的部队。

  但是从海参崴一直到尼布楚,都是多国联合干涉部队同时进驻的,不但不能放开手脚大肆搜刮,甚至收刮的东西还要适当分润一二。而在东北境内的中东路,奉系张雨亭在陈安的支持下,一股脑抢先占领了所有沿途守备要点,日本干涉军又失去了夺占的借口。

  没有捞到足够油水的日本军部终于眼红了。

  日本干涉军不顾美国人的反对,前移到尼布楚,强行接管了其中的一段美军防区,使得日军的前锋正式和北方军接触。

  随后就是一连串的摩擦事件。

  在北方军前期攻势下损失惨重的白俄远东驻军,在日本人的支持下,也很快加入到摩擦的行列。

  日本人和白俄的借口,就是中国并不是协约国成员之一,不能参与远东干涉行动,甚至要向白俄交付战争赔款。

  反正大家都是这么无耻,北方军政府干脆答复,有意见找北京政府,想找事,那就打吧。

  英美两国及时进行了协调,但是一来一去就耽搁了时间,终于给了苏俄以喘息之机,成功地组建起来东方面军。

  面对英美的强大压力,白俄势力稍微退缩了,但是日本人仗着自己亚洲第一陆军的名头,拒不接受英美的调解,下定决心和北方军打上一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