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98章(1 / 2)





  不好用自家兄弟的前程开玩笑,李虎臣只好悻悻然地回到了指挥部。

  还没到傍晚,城里的激战已经白热化了,几乎遍及了整个伊尔库茨克,到处都是火光和浓烟,全城都乱了。

  几个斥候大胆地靠近了城防工事,结果意外地发现守军都被迫投入到城里作战去了,根本没有人防守外围阵地。

  消息立即报告了在指挥所里闷闷不乐的李虎臣。

  李虎臣大喜,一跃而起,大喊,“提前摸上去,占领他们的工事。”

  半个小时不到,六个步兵营全军出动,只是经过了几处轻微的短促交火,北方军已经占领了伊尔库茨克城南面阵地。

  城里正在混战的布尔什维克和白俄军,马上发现了不对劲的地方,但是双方已经交织在一起,打得正厉害,根本停不下来,也无力组织力量查探南面的究竟。

  入夜了,闷声大发财的李虎臣指挥在上乌丁斯克经过巷战锻炼的西部军团士兵,逐步渗透,小范围穿插围歼,悄然占领南面接近十分之一的城池。

  到了深夜,一时都无法消灭对方,正在内讧的俄国人双方被迫停止大规模作战,收缩力量准备次日再战。

  浑水摸鱼的李虎臣马上也停了下来,往后收缩了大半个街区,防止两方意外合作突袭自己。

  次日凌晨,杀红了眼的布尔什维克首先发动袭击,将连夜重新组织起来的人手向城区各个方向进行突击。

  南面的阵地同样在布尔什维克突击的对象之中。

  这个时候,另正在混战的布尔什维克和白俄军愕然的情况出现了,昨天双方都觉得有些不对劲的地方也终于真相大白。

  北方军的部队已经占领了伊尔库茨克南面,而且很快和突击的布尔什维克交上火。

  已经苦战了大半天的布尔什维克,无力撼动北方军连夜加固的防御阵地,很快就被迫退去。

  李虎臣下令禁止追击,只是将所占领地区纵深略为拉大,足以抗击对方的持续进攻。

  北方军没有追击,退回去的布尔什维克武装很快又被调到进攻白俄军的方面,两方已经打成了势成水火,无法停歇了。

  白俄军中的指挥官显然更现实一些,曾经派出人手和布尔什维克进行联络,希望共同联手将北方军大败后再说。

  但是布尔什维克的回复让这位指挥官无语了。对方指挥官答复,“彻底消灭你们这些帝国主义走狗是我们的使命,布尔什维克是永不妥协的。”

  又战至中午,连续派出力量两线出击的布尔什维克首先撑不住了。在几乎就快弹尽援绝的情况下,布尔什维克悲愤地撤出了伊尔库茨克,准备进入广袤的西伯利亚打游击了。

  三方混战的另一方白俄军,眼看北方军已经在伊尔库茨克站稳了脚跟,甚至火力还在日渐加强,又找不到上级请示,也不想再送命了,派人来和西部军团谈判停火。

  李虎臣也不罗嗦,直接将谈判代表拉到外围,刚刚赶到的一个炮兵营和一个步兵营正在进入北方军控制地盘。

  “我不要停火,无条件投降是唯一要求。”李虎臣漫不经心的说了一句,“明天,还有十个炮兵营和十个步兵营到达,你们看着办吧。”

  谈判代表看着十几门用马车拉着的火炮正在寻找阵位,不由全身冰凉,整个伊尔库茨克城里火炮基本上都被对轰摧毁了。

  二个小时后,残存的伊尔库茨克白俄军守军宣布向李虎臣投降。

  李虎臣接到投降书后,大圩一口气,总算是骗过去了。西部军团的主力至少还要四五天才能赶到,没有这么多马呀,汽车又跑不起来。这个临时赶到的炮兵营和步兵营是从沿途搜刮来的马匹,紧急赶来的。

  只是当接收防务的北方军官兵,进入火车站时,眼前的场景让官兵们惊呆了。

  大批大批衣衫褴褛的华工就这么萎缩在四周空荡荡的站台上,在寒风中无助挣扎,饥寒交迫,倒毙无数,活的人也是奄奄一息,现场根本是臭味熏天。

  几个还有点清醒的华工,一听到中国话,差点还以为是做梦。

  所有军医立即被调进站台。

  被洗劫了两三遍,已经断粮了四五天,这就是被遗弃在火车站的华工经历。

  当李虎臣问清楚,洗劫华工的对象不仅有苏俄,还有白俄之后。暴怒的李虎臣,直接下令枪毙所有两方的高级军官,即使其中有一个是宣布投降的白俄指挥官。

  一封十万火急的电报发给了陈安,“我要数万套棉衣裤。”

  第一八三章 海容舰北上

  远东华工的惨状震惊了全世界。

  号称自由民主的西方社会甚至比北京政府都要更快做出反应。就在北方日报整版刊登华工惨状照片的次日,美国政府发表声明,强烈谴责这种毫无人道的劫掠和虐待,将矛头直指掌控火车站的苏俄势力。随后英法两国也都都华工的遭遇表示同情,对苏俄提出了不满。

  莫斯科亦是被当头一棒,据说小秃头当时就怒不可歇,大骂远东负责同志愚蠢。

  更进一步的反应更是让莫斯科措手不及。民国七年三月,趁着苏俄被华工事件搅得焦头烂额,英国牵头,组织了协约国会议,正式决定出兵干涉俄国东部,理由正是保护本国侨民。华工事件让苏俄政府面对协约国的干涉行动,在外交上彻底失去了反击能力。

  国内所有报纸,无论是亲南方,还是亲北京,或是亲日亲英的,都是第一时间转载了北方日报的报道,有识之士连篇累牍地攻击北京政府的不作为。

  面对这种空前的责难,北京政府终于做出决定,派遣一艘军舰前赴海参崴护侨,指令海军部落实。很快,“海容”号巡洋舰,在林建章的指挥下,克服各种困难,在艰难中起航赶赴海参崴。

  “海容”号巡洋舰,是此时中国海军的主力军舰。甲午战争之后,清政府向德国伏尔锵造船厂订造了3艘军舰,排水量2950吨,使用锅炉动力,被称为海容级巡洋舰,海容号即为首舰。

  北京政府派遣军舰赴俄护侨,不料激怒了日本。

  此时的日本,正致力于建立中日的共同防卫体系,以便攫取自己在北满地区的特权。北京政府的单独行动,大大打乱了日本签订共同防敌军事协定计划。

  即使在日本的严厉威胁下,这回北京政府终于没有退让。民国七年四月中旬,挂着五色国旗的海容号在华侨们的欢呼声中,缓缓驶入海参崴港口。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政府出动军队帮助开展撤侨行动。

  事件的余波还在继续。

  陈安一口咬定是不能相信苏俄或者白俄能够保证在俄华工的生命财产安全,才出动军队暂时进驻贝加尔湖地区,以利于华工以及华侨的撤离。

  面对岌岌可危的远东局势,迫不得已的苏俄领袖小秃头只好发表第二次对华声明,宣布俄罗斯和中国是友邦之国,原有沙俄帝国对中国的掠夺性条约一律作废,并保证在俄华人的合法权益,伊尔库茨克华工事件完全是白俄军队栽赃陷害,希望中国军人协助苏俄军队击败白俄残军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