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8章(1 / 2)





  唐文宗大和三年(公元829年),翟天师知道自己将要离去,于是在一个明月夜,把弟子召集在夔州江边。此夜月光皎洁,波涛阵阵,群虎伏卧,弟子侍奉,天师坐于坛上,手指月亮:“今夜正明!”

  有弟子随口跟了一句:“只是不知道月亮里有什么。”

  天师笑道:“你是想考验一下师父的功力吗?”

  弟子说:“不敢。”

  天师说:“你们可以顺着我的手指看……”

  众弟子仰望,有两个人竟望见那月亮越来越大,其中有楼阁宫殿,隐约间似有人影。这两个弟子中,一个叫灰袋,是天师晚年的弟子。关于灰袋,平时看上去很疯癫,但精于道学,天师曾告诫弟子:莫欺负他,他将来的道行一定会超过我。

  关于灰袋的故事,有两则:一个冬天,大雪飘飞,灰袋身着单衣入青城山,暮色中到一寺院投宿,那里只有一个僧人,僧人说:“天寒地冻,我只有一件袍子,今晚恐怕无法让你避寒。”

  灰袋说:“无妨,只要有张床就可以啦。”

  到了后半夜,雪深风疾,僧人估计灰袋已冻死,前去观看,离那床还有好几尺,就感到热气蒸腾,只见灰袋裸体而睡,大汗不止。

  又,灰袋曾患口疮,仿佛将死,人们为他设道场。斋散后,灰袋忽从床上坐起,对众人说:“你们看看我嘴里有什么?”

  随后张嘴大如簸箕,众人一看,五脏皆露。

  接着说夔州江边的故事。除灰袋外,还有一个弟子看到月亮中奇异的景象,不过那个向天师发问的弟子却什么也没看到,想来是修行还不到家。

  天师说:“能看到月中宫殿的人,说明你们修炼得已经不错了,但还要努力;那些什么也没有看到,更是需要努力了。”

  最后,天师又交代一番,说:“本月我将离去,你们好自为之。”

  众弟子甚为忧伤,江边群虎也是咆哮不已。

  果然,没过多久,翟天师去世了。过了一段时间,有好事者查看师父的棺材,发现尸体全无,只剩下一只鞋子了。明白人都知道,棺材里尸体失踪,而只留下一物,正是尸解成仙的一种方式。

  霹雳车

  兴州也就是现在的陕西略阳,在唐朝的时候有一处“雷穴”。真的很雷,穴中平时水深一半,但每到打雷时,水即暴涨,同时有鱼随流而出。所以,每到阴天的时候,附近的百姓“绕树布网,获鱼无限”。当时韦行规(后面写到的那位侠客)为兴州刺史,亲眼目睹此事。

  那鱼洞和雷有什么关系呢?

  对雷和雷神,古人是非常敬畏的,因为它不但主降雨,而且还能击杀恶人。

  敬宗宝历年间(公元825年~826年),有十几个人,为逃避酷暑,从城里跑到乡间草堂。这一天,他们在宴饮之余,讲起志怪故事,突然风雷大作,有一物如玃猴,落在堂外庭中。大家惊恐中钻进床下。那怪物倏忽上到台阶,目光炯炯遍视众人,俄而消失不见。

  掉下来的是雷神吗?

  《酉阳杂俎》记载了一则与雷神有关的故事:李鄘在北都,介休县百姓送解牒,夜止晋祠宇下,夜半有人叩门云:“介休王暂借霹雳车,某日至介休收麦。”良久,有人应曰:“大王传语,霹雳车正忙,不及借。”其人再三借之。遂见五六人秉烛,自庙后出,介休使者亦自门骑而入。数人共持一物如幢扛,上环缀旗幡,授予骑者曰:“可点领。”骑者即数其幡,凡十八叶,每叶有光如电起。百姓遍报邻村,令速收麦,将有大风雨,村人悉不信,乃自收割。至其日,百姓率亲情据高阜,候天色及午,介山上有黑云气如窑烟,斯须蔽天,注雨如绠。风吼雷震,凡损麦千余顷。数村以百姓为妖讼之,工部员外郎张周封亲睹其推案。

  李鄘是唐宪宗时代的宰相,曾镇太原,任期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介休县某小吏到太原呈送公文,入城后天色已晚,就借住于晋祠,打算明天一早将公文呈递。夜半时分,忽听到有人叩旁边的房门,说:“介休王派我前来借霹雳车,三日后去介休收麦子。”

  过了很长时间,房里传出一个声音:“刚才已请示大王,但大王传语说,霹雳车正忙,现在不能外借。”

  但其人再三恳请。

  小吏感到奇怪:霹雳车是什么东西?

  琢磨着,只见有五六人秉烛列队,自晋祠后殿出来。此时,来借霹雳车的那人也骑马而入。随后,从晋祠后殿出来的那几个人,将所抬之物交与来借车人。

  小吏在暗处窥视,见那物如旌幡,上面环缀七色彩旗。

  这时候,五六人中的为首者对借车人说:“你可以数一下上面的旌旗。”

  借车人当即点数,共十八面,每面展开时有光电闪出,夺人双睛。

  小吏琢磨,莫非遇到了传说中的雷神?因为听老人们说只有雷神才有霹雳车,想到这里,不禁张大嘴巴。挨至转日,他将公文呈递太原有关部门,随后马不停蹄地回奔至介休县,将情况报知县令,后者也很惊异,最后问:“你什么意思呢?”

  小吏说:“我担心遇到的是雷神。如果是真的,最近可能会有暴雨天气,所以应该提醒我县百姓立即集体收麦子。”

  县令犹疑,最后没听小吏的,后者只好从县城回到自己所住的村子,将该事告诉乡邻。没想到乡邻和县令一样,也不相信。没办法,他只好去收自己家的麦子。

  三天过后,小吏带着亲戚来到村外高坡上,说:“今天必降暴雨!”

  及至中午过后,对面的介山上忽有乌云聚集,须臾间已遮天蔽日,不一会儿大雨如注;其时风吼雷震,夹杂冰雹,那些没有收割的麦子,皆损失于田中。

  雨停后,村里人围住小吏不放,不是欣赏其神奇的预言,而是要拿他见官,因为大家怀疑他是妖怪。该案是当时的工部员外郎张周封亲眼所见(又是这位老兄)。

  接着说雷神。

  古人重雷神,在很多地方都有画像。关于雷神的模样,最初为半兽人,《山海经》中有这样的记载:“雷泽中有雷神,龙身人头,鼓其腹则雷。”到了唐时,形象一如佛教中的夜叉,面目狰狞,面青、发红、嘴尖,雷神行雨击雷,手持斧凿。

  按段成式的说法,住在洛阳至德坊的三从伯父,曾跟他念叨过一件往事。

  其少时,寓居阳羡即江苏宜兴,一日夜天降暴雨,遇阻于土地庙,向外面的夜空望去,电闪雷鸣,风疾云暗。在一个瞬间,他无意一瞥,竟望见,天空深处,闪电起时,光中隐约有人数十,面目非常奇异。

  段成式还曾听书法家柳公权说:宪宗元和(公元806年~820年)末年,柳有个亲戚投宿在福建建州山寺中。入夜后,觉得门外喧闹,便起身偷窥,见有数人,身着异服,运送斧头,制造雷车,如雷神图画中所绘。柳家亲戚看得入迷,忽然打了个喷嚏,随后感到四周暗下来,两目再也看不见东西了。

  在古代的世界里,雷被认为是具有魔法力的。很多奇异的事,出现在雷声霹雳后。

  唐人南孝廉,最善削鱼片,薄如轻纱,细如丝缕,轻可吹起,操起刀来,自有节奏。有一天,会客时,向大家炫技,忽暴风雨,雷震一声,所切鱼丝悉化为蝴蝶飞去。在唐朝,有关雷的故事,最有趣的是下面这一则:徐智通是楚州医师,一个夏夜,在堤上散步,忽听桥上传来笑语。徐智通悄悄跟进,隐于树后,桥上一人说:“明晨何以为乐?”

  另一人答:“不如去南海赤岩山采宝珠!”

  一人说:“去南海?不太好吧。赤岩山主人嗜酒,到那的客人必会大醉一场。几天后,我们还得去西海办事,若去赤岩山,恐怕耽误事。不如在楚州龙兴寺前你我比试一下技艺。”

  另一人问:“你施展什么技艺?”

  一人说:“寺前有古槐百棵,我施响雷,只震一声,就可将那槐树劈为纤纤细块,长短粗细一如筷子。你拿什么应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