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95章(1 / 2)





  天子守孝以日代月,刚过去的这二十七天里,皇帝根本就别想休息,就是想那也有心无力。而过了二十七天以后,临幸谁也都是名正言顺,不必特别忌讳不记,再说,是天子了,内起居注肯定记得更规范。太后娘娘想的,应该是文皇帝孝期里的事,那时候她是指定了太子好生守孝的,各宫妃嫔全都没有服侍太子,徐才人心软一点,时常和太子“下下棋”,但也仅止于此了。

  要她去尚寝局,查对的应该就是这个……但孟姑姑也是有点搞不懂:哪个男人不偷腥?太后管先皇,都没有管儿子这么严格吧……

  但太后的理由,却不是她一个宫女可以发问的了,她恭敬地哎了一声,“后日一早就去办这事。”

  心底却是已经在思量着这几个宫女可能的出身,以及该到哪里去打听她们的消息了。

  后日一大早去过尚寝局,孟姑姑心里已经有数了,她回来报告太后,“查过了,这六名宫女,陈保保女南儿,原是在何才人身边服侍的,档上记了是前年冬日承宠……”

  算来算去,有两个宫女乃是在鱼吕之乱后新入宫的,去年文皇帝丧事后不久,因为太孙变成太子,宫中人事要升级,她们也就被纳入了东宫服侍。到目前为止,尚寝局的花册上丝毫没有她们的名字。至于别的四个人,在花册上都是有记录的,多数就是这几年间陆续曾偶尔伺候过太孙,给他留下了印象,现在反正要封,也就给与她们一个低微的名分这样。

  太后听了,虽还有些微不满,却也并不发作——两个人而已,还不算太多。她沉吟了一下,便道,“余下四人,准了,这两个人,给她们淑女的待遇,却不封,见了余下所有妃嫔,还是按宫女礼行事。”

  孟姑姑有点不安,“会否太拂大哥面子了?”

  太后沉沉地哼了一声——虽说现在,她已可不那么避讳丹药的事了,但多年来的宫闱生活,却使得她即使是对孟姑姑都难说实话。“他自己心里知道是为什么的!若是底下的人有过来打听缘由的,你就说我的话:床笫之事,乐而有节。有些事是绝不能予以一点鼓励的!”

  这哑谜打得孟姑姑都是迷迷糊糊的——她也就是忧心母子关系,劝上这么一句而已,太后反应这么大,她却是再不敢多说了。

  原太子妃也好,原太子嫔也好,都还没获封,妾身未明,后宫的事,压根不会多说一句,那是全凭太后做主——其实就是能说话也不会为了两个宫女和太后拌嘴。皇帝又是把这件事交给太后去做了——也是惯例,太后的话,还有谁会反驳?这件事,也就这么定了下来。

  底层的宫嫔,也就是太后一句话的事而已,皇帝知道了都未多说什么,高层的妃子们,却要他和太后商量封号了,在阅看过秀女以后,他和母亲商量着,给自己多添了四个小老婆,随后便开始了一连串的册封活动。

  册封太子妃为皇后,没得说了,全天下都在等待着这顺理成章的一天。册封太子嫔为贵妃,这也没什么好说的,册封太子才人何氏为惠妃,更没什么好说了,大臣们反正也管不着皇帝怎么封赏自己的小老婆。

  至于太子才人徐氏,虽无子,又非勋旧出身,但因事帝勤谨、温柔贤淑——反正也还就只是因为有宠,又有功,亦得封贤妃。妃时在南京养病,帝令赏下金银彩缎,又指一船,着令其进京受册。

  按说,大臣们的确是管不着皇帝怎么封赏自己的小老婆,可奈何这个贤妃的贤字,实在是有点太刺眼了,徐循才刚上路呢,朝野间,由不得也要有些声音出来了……

  作者有话要说:起步就是贤妃

  不许说我不亲妈哈

  我总觉得德妃和贤妃是很高级的两个妃子,硬是要比顺妃啊,宁妃什么的高,不过其实在明代待遇上是没啥区别的啦。

  今天更新得早!

  第96章 冲突

  朝廷里为了贤妃的称号,正和皇帝打嘴仗呢。当事人徐循却是一点也不知道——不管怎么说,进京受封总是美事,这一回她又不必和任何人同行,再说,所有人现在也都知道她在皇帝心里的地位了:又不是傻的,几次单独出行,都带的是贤妃娘娘在身边服侍,现在刚登基,就给贤妃娘娘封了个这么好的封号……

  按太祖定下的规矩,后宫诸妃也是没有品级分别的,除了贵妃高出众妃以外,余下贤、淑、庄、敬、惠、顺、康、宁,无非是为了表现闺房雍肃的称号,按理来说,只要是表现美好品德的封号都是可以的,也不分什么高下。但人心都是好比较的,贤怎么说也占了第一个,再加上又是传统的四妃封号之一,贤妃比起惠妃来,感觉就值钱得多了。

  再说,徐循的受宠一直以来也是很明摆着的,现在登船上京,船上所有人可不是小心服侍?一路天字码头停靠着,当地特产享用着,徐循就只管吃了睡睡了吃,爱赏景就赏景,爱看书就看书,比起还要伺候皇帝的双人旅行,这一个人的旅行可不是要爽得多了?

  从瓜洲往上,一直走到枣庄附近,徐循才隐约收到消息,知道京里为了她的事情在打嘴仗。她的心情当然受到一点影响,知道原委以后,连饭都有点吃不进去了。几个嬷嬷听说了,暗地里也是着急,却又不好说什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