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65章(1 / 2)





  太子妃那边虽然没发话,但现在太孙宫里已经住进了三个主子,中官和宫女也是进驻不少了,这么多人生活在一起,没个管事的的确不可行。太孙生活里那总是有很多琐事需要一个人来处理的,这个人在孙玉女病着的时候,是太孙的大伴王瑾。可王瑾毕竟是中官啊,中官管家,是不太合适……再说,王瑾也是有正职的,身为太孙的大伴,这个伴字他要执行好,起码进进出出都要尽量跟随才是正理不是?所以等孙玉女好起来以后,也没有谁吩咐什么,反正无形间宫里有人有事就都跑延春宫去了。

  这其实也是一种无形的威望吧,徐循也不知道孙玉女对此是做什么想法,反正她是乐得有人来管理她——其实,孙玉女的能力也的确不错,偌大一个太孙宫,里外上百人,每天都有些新鲜事儿的,这些事也难为她都能处理得恰到好处,到目前为止也是什么败兴的事儿都没有出。

  “我哪比得上你啊。”徐循为自己叫苦,“能者多劳嘛,我从前可没有管过家,你没来的时候,太孙宫里的事都是司礼监的大人们帮着办的,我就是个人肉幌子。”

  孙玉女也懒得和她较真了,坐到徐循身边,“正月里不能动针线——我看你平时也不大爱动针线,你成天躺在屋子里都做什么啊?”

  本朝宫廷,是很鼓励宫眷们得闲无事裁制衣物的,甚至于说是鼓励她们去制军衣,这一方面是一种表态和模范作用,还有一方面就是给她们找点事做。不过这人都是好逸恶劳的多,除非真的穷极无聊,不然谁也不会去惦记边疆的战事。

  “看看书,下下棋,打打双陆呗。”徐循邀请孙玉女,“你也来打一盘?”

  两个小姑娘就盘腿对坐在炕头打起了双陆,孙玉女爱打,但是打得没徐循好,屡败屡战也是不亦乐乎。她还好奇地问徐循呢,“我看你,双陆也打得好,棋也下得不错,你这全都是自学成才呀?”

  “嬷嬷教的呀。”徐循说,“怎么,难道你没学过这个?”

  现在,要再假装从前的事没有发生过,那也有点矫情了。孙玉女看了徐循一眼,又垂下头去望棋盘,声音倒还是轻快的,“没顾着学这个,教的全都是旁的东西。”

  “哦?什么旁的东西啊?”徐循也好奇起来了。

  “先认字呀。”孙玉女扳着手指给徐循说,“认字完了开蒙读书,四书全读了一遍,要能背诵的,五经也要通读泛解,然后是十三经,历代史书,就这都才只是开始呢。仁孝皇后是能自己著书立说的‘女诸生’,后人们也不能辱没了这份道统。光是读书就占了大半时间,还要学做女红,学宫规礼仪,学内宫的规章制度,得了闲看看诗词话本也就是一天了……累人得很呢。”

  徐循等妃嫔,别说什么十三经了,四书五经都没教全,在选秀上也就是给教了一些女内训之类的,入选后的培训里,多数也以《女诫》《女训》为主。妾和正妻之间的区别,已是一目了然。

  别说汉王妃了,其实就是徐循听了,都有点为孙玉女不平衡,受了十年的教育,结果最后被太孙妃这个文化课表现实在一般的秀女给取代了正妃的位置,这事要是落在她徐循身上,她也不会轻易就这么度过去的——她不知不觉就叹了一口气,也不知怎么说了。

  孙玉女倒是和没事人一样,还倒过来央求徐循,“这个双陆我老是打不好,总觉得靠运气多呢,也不知道是不是掷骰子手法不对,出来点数总不大的,就是偶然有了大点数,也没法多拿几枚筹码。你教教我呀。”

  这也没什么不能教的,徐循爽快地指点孙玉女,“打双陆其实不是看一把点数的……”

  玉楼天半起笙歌,风送宫嫔笑语和。两个小姑娘头并着头拨弄着棋子,宫里的年节虽然铺张奢靡热闹到了极点,但真正属于节日的悠闲真趣,也莫过于此了。

  #

  今年的上元节,自然也要比往年更热闹了十二分,上元节在宫里可视作是年的结束,上元节之后,藩王们就要陆续回京了,虽说还未开始正常的朝会,但内阁基本也都要开始上值,皇爷开始工作,连带着太孙等人也就都不得清闲了。因此,今年的上元节办得是特别铺张,虽说北方冬天,应季花朵除了梅花就没有别的了,但照旧还是有许多暖房里培育出来的盆栽花束,被送到了各主子屋中摆放,宫嫔们鬓边多了刚剪下来还带着露水的鲜花不说,就连太液池边上一溜的树上都被绑了假花,一眼望去,也是花木扶疏极为美丽。

  徐循虽然‘病’着,但也是要参与上元节活动的,一大早起来,她屋里就多了盆娇艳欲滴的芍药花,徐循看了还惊奇呢,“芍药也能盆栽?我是真不知道。”

  芍药、牡丹,都是根系很深的花束,不但盆栽难,这种反季开花更是难上加难,除了宫里以外,外头根本就没有这种技术,就是花费千金,也无法在冬日里佩戴上一朵鲜芍药。其实,就是在宫里,这也是稀罕物事,不是人人都能得的。去年上元节,徐循就只得了应季的梅花佩戴。

  冬日见到鲜花,大家都有几分喜欢的,凑上来啧啧赞叹了一番,孙嬷嬷拿了花剪比划了半天,才选中了一朵开得正好的花儿,她说,“这倒是犯难了,我给您选的是一件天水碧的衣裳,可这花儿是粉色的,恐怕颜色冲犯了不好看,还是要穿一样红色的才显得好。”

  赴宴是晚上的事儿,因为上元节的礼仪成分比较淡了,所以不必穿着礼服过去,可以自由地选择穿着,这和年节又不一样了。徐循看了下那朵花,说,“那就赶着把补子拆下来重新缝吧?”

  灯节嘛,肯定都要上灯景补子的,别看就是这巴掌大的一块布料,其实非常费料费工,应各节气的补子也就只有一两张而已,所以只能是选了哪一件给缝上去,不用了拆下来另行储藏。孙嬷嬷前几天就选定了天水碧的裙子,早已经是把补子给缝好了,这时也没有办法,只好重新拆下来再缝。徐循拿起来补子欣赏了一下,也不禁道,“真是辉煌灿烂的,用的线和料,我看外头人恐怕都不认得。”

  孙嬷嬷头也不抬,“外头人知道什么,外头人只怕连您喝的是什么都不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