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全职艺术家 第297节(1 / 2)





  很正常。

  虽然《梦中的婚礼》不是逼格最高的古典钢琴,但也恰恰因为这不是古典钢琴,所以才能这么成功。

  换个说法。

  如果普通人第一次听《梦中的婚礼》,和巴赫随便一首赋格对比,谁要是敢说巴赫好听,那绝对是在装逼!

  而且极度的装!

  可能有人奇怪,论逼格和档次以及作品内涵等等,《梦中的婚礼》怎么跟巴赫比?

  就好像你拿梵高的作品和一些极为精致且华丽的绘画作品对比。

  普通人只会觉得梵高画的一塌糊涂。

  当然没法比,也不用比。

  因为巴赫是弹给专业人士听的,普通人听古典,不是听不听得惯的问题,而是根本不买账。

  所以普及度最高,大众传播度最广的曲子,大多是烂大街的《梦中的婚礼》等等。

  不过这里的烂大街并非贬义,而是说因为曲子太通俗,以至于很多人耳朵听出老茧了。

  任何一首能让人耳朵听出老茧的作品,都不应该被装逼人士去否定什么以凸显自身的与众不同。

  这里只是想说明,《梦中的婚礼》能够火,是有其原因的。

  有个说法是,算上不经意的条件下,天朝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都听过这首曲子!!

  所以这首曲子可以理所当然的炸裂!!

  翻看了一会儿评论,又在网上冲浪了一会儿,林渊注意到了《文艺报》对自己的报道——

  好家伙。

  头版头条。

  这可是文艺界最权威的媒体报道,羡鱼还是第一次登上这个媒体的头版头条。

  更厉害的是……

  副版面,也就是占比第二的版面,报道内容也跟羡鱼有关……

  第二百八十五章 这次看明白了吗

  “浅谈《调音师》与羡鱼。”

  这是《文艺报》副版面的新闻标题。

  内容性质与影评类似:

  “说起电影中剧情的反转,它是悬疑片最常用的手法,也是最考验编剧功底的试金石,观影过程中观众们会不断地按照现有剧情猜测下一步走向,现实却又反复打破局势,转向完全相反的方向,从而使影片更加吸引眼球,吊足观众的胃口,甚至不断惊呼,原来还可以这样?”

  “电影第一个镜头其实就埋下了伏笔。”

  “这是一个与调音师的故事风马牛不相及的画面:一个猎人在菜地里追捕一只兔子。”

  “这个猎人是谁?这个场景在哪?这场追捕是在什么情境下发生的?这只兔子,导演给出了一只眼睛睁不开,一只眼睛全盲的特写,又是为了表达什么?”

  “很多疑惑。”

  “看完电影我们才明白,这是头尾相咬的结构,开头的声音便是结局的设定。”

  “隐喻与反讽,这部电影从结构上就做到了悬疑片的高水准。”

  “看完电影我们才意识到,盲兔闭上的那只眼睛,又何尝不是男主在多次面对现实的不公和真相时选择沉默与闭上良知的眼睛呢?”

  “这就是羡鱼的新片《调音师》带给我们的震撼与思考。”

  “而提起羡鱼,大家最基本的印象,应该是作曲人,不过有《梦中的婚礼》这样的作品,或许我们应该称呼这位小曲爹为作曲家,可就是这样一位作曲家,在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选择了接触电影。”

  “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样,最初得知羡鱼要拍电影的时候,都是满脸茫然。”

  “那是一个没有人看好的情境里,羡鱼完成了一部名为《唐伯虎点秋香》的作品,并由此打破了网络大电影的播放记录,并为蓝星的喜剧增添了一个名为无厘头的喜剧类型,我们恍然得知……”

  “羡鱼不仅仅是作曲家,还是一位核心编剧。”

  “但我们还是会被固有视角局限,我们以为羡鱼除了作曲外还擅长创作喜剧电影的剧本,结果我们迎来了这部《调音师》,天才,反转,惊艳,隐喻,还有讽刺。”

  “看似与无厘头喜剧格格不入的风格,同样被羡鱼玩出了花。”

  “有人说,才华是共通的,我以前不信,但现在,或许我们可以试着相信,世界上真的有人可以同时玩转音乐和电影,羡鱼不仅仅值得音乐圈铭记,也值得影视圈关注!”

  “未来,我们不仅仅可以期待羡鱼的音乐,也可以期待他的电影。”

  “无可否认的是,《调音师》其实存在一些逻辑漏洞,因为过于追求反转而不可避免的出现了逻辑上的漏洞,作曲人的身份不是我们原谅羡鱼作品不完美的借口,但却足以成为我们愿意等待这个影视新人成长的理由。”

  “俗话说,事不过三。”

  “羡鱼的第一部电影《唐伯虎点秋香》大爆,或许有人可以认为羡鱼只是运气好。”

  “但当羡鱼用技术含量更高的编剧水平,交出了一份名为《调音师》的答卷,我们应该期待他未来可以带来的更多精彩与意外,他是成功的音乐人,也是天才的电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