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二百二十章 欲戴其冠,必承其重(1 / 2)


此时的魏惠王那可真是踌躇满志,春风得意啊!

但在此之前,就连他自己都觉得魏国在争夺霸业的路途上已经是力不从心,他也失去了年轻时的雄心壮志,他现在的唯一愿望就是能够苟活下去。

不做那亡国之君。

但是没有想到天下局势,风云变化,在这晚年之时,还能够消灭韩国,夺得韩国的大片的领土,关键这使得河东河内再度合体。

这对于魏国而言,简直就是不敢想象的呀!

河东加河内可不是等于二那么简单,而是等于三,等于四。

这将使得魏国的实力有着质的提升。

故此对于急急归朝的公孙衍,这吝啬的魏惠王也准备慷慨一番,好好地奖赏一番公孙衍。

这回绝不吝啬。

金钱,美女。

你要啥给啥!

但未等得及他夸奖公孙衍,公孙衍先就一桶冷水给他泼了过去。

公孙衍提出联合诸国抗衡新会的建议。

“犀首此话何意?”

魏惠王一脸懵逼地看着公孙衍,仿佛觉得是自己出现幻听,道:“抗...抗衡新会?”

公孙衍点头道:“大王,我们现在必须停止与齐国的战争,然后联合诸国抗衡新会。”

一旁的惠施也有些反应不过来,道:“犀首,这是不是韩国贵族要求的?”

如今在大梁,楚国贵族遍地都是,他们天天在制造对新会不利的舆论,魏国上下也知道,这贵族可是最反新会的。

公孙衍摇摇头道:“这与贵族无关,而是新会的军事实力,实在是令人感到害怕。大王和相邦都未有亲临战场,对于新会大军的实力并不清楚。

其实在当时,即便我军一兵不出,秦韩二十万大军也绝非那七万新军的对手。其士兵的战斗力,其兵甲,皆远胜于天下诸侯国。

我们能够占据韩国大部分领土,也并不是因为我军武力强盛,而是韩国被新会吓得心碎胆裂,故而才直接向我军投降。”

惠施若有所思道:“我就纳闷,怎会这么顺利,原来是因为这个原因。”

一般灭国之战,总是会遭受到顽强的抵抗,但是这回却是出奇的快,新会出兵之时,就已经是到中秋季节。

当时韩国还是寸土未失。

结果冬季未来,韩国先亡。

这个速度比当初卫国亡国还要快得多,当时卫侯好歹还抵抗了两三个月。

然而,卫国不过弹丸之地,韩国好歹是七强之一。

这速度非常惊人。

其中原因就是韩国被新会大军吓得魂不附体。

如强大的秦军再与新会交战两回合后,都直接选择跑路了,新会大军是全方位领先,韩国哪里还有抵抗的勇气。

那投石机和床子弩,更是令韩国连守城的勇气都没有了。

赶紧向魏国投降。

而公孙衍可是当今世上数一数二的战略家,外交家,军事家,而不是目光短浅的魏惠王,只能看到这眼前的好处。

这新会的强大,也令公孙衍感到非常害怕,他意识到如果不扼制新会,魏国必然步韩国后尘,而要扼制新会,那就必须联合天下诸侯国,共同对抗新会。

但是公孙衍似乎用力过猛,魏惠王也被吓到了,这新会这么强大,咱们跟他们为敌,那不是找死吗?

魏惠王显得很犹豫。

公孙衍一看这老头的神态,顿时就反应过来,于是又道:“大王,之前韩国大军都在我国边境与我军交战,新会是有机会直接进攻韩都,但是新会却选择放弃韩都,从而进攻洛邑,臣估计在周济眼里,这天子远比韩都重要,足见其野心啊!”

魏惠王听得一惊。

如果周济要取代天子的话,那他志向就绝不是偏安于楚国。

肯定是要对付他们这些诸侯的。

惠施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但他也深知魏老头欺软怕硬的性格,于是道:“大王,臣以为犀首绝非危言耸听,但新会如此强大,若公然与之翻脸,于我国不利,我们可以暗中与齐国联系,先停止东边战事,拉拢东方诸国,甚至于西边的秦国,然后见机行事。”

魏惠王稍稍点头,道:“就依相邦之意。”

而此时齐国方面在得知秦军退走,韩国被灭,也是吓得是寝食难安,这玩了半天,他们齐国倒成了孤家寡人。

说好得三国联盟呢!

邹忌赶紧命人与魏国、赵国商量停战一事。

虽然齐国方面并未直接感受到铁甲兵的可怕之处,但是新会已经兼并大半越地,最近又吞并巴蜀,这实力是远胜当初的楚国,齐国的和解理由当然也是新会的威胁。

齐国和魏国是一拍即合。

不过赵国和宋国却不愿意答应。

他们心想,你们魏郑联军主要是跟秦韩联军交战,一直是我们赵宋联军在跟齐国作战。如今我们是胜券在握,这可是击败齐国的绝佳时机,而你们魏国却在夺得韩国大部分领土后,就要求我们停战。

你们这是人话吗?

这分明就是恶心我们啊!

赵宋渴望能够瓜分齐国。

但赵国毕竟是大国,赵肃侯父子可都不是庸君,其相邦大戊午也非鼠目寸光之辈。

魏国方面也将韩国发生的一切告知赵国,同时赵国与韩国本是一家人,这韩国不少贵族也在拼命的游说赵国。

真不是魏国兼并我们的,是我们主动要加入魏国的,因为那新会太可怕了。

经过几番交涉,赵国最终还被魏国和齐国说服,答应与齐国停战。

当然,齐国也做出一定的牺牲,不但承认中山属赵国,同时还将割让临近中山国的八座城池给赵国,确保齐国将来无法再干预中山国的事务。

这八座城池总比亡国要好。

不过他们也是在暗中勾结,并没有立刻站出来反对新会,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在此次战争中消耗甚大,无力再掀起一场更大规模的战争,都渴望能够休养生息。

但是宋国却始终不愿意妥协,这是因为新会一直都在支持宋国与齐国作战,不但徐州出兵,而且还给予不少援助,这患难见真情,双方的关系是越发紧密。

一方面,当然是齐国老是想搞戴偃,操纵宋国政权,这令戴偃对齐国是恨之入骨,也不相信齐国,同时双方又打了这么久,这新仇旧恨,可不是轻易就能够抹去的。

而另一方面,宋国其实也知道新会的强大,那么先进的弓弩,就跟不要钱似得,这实力太可怕,宋国上下为之折服,以相邦陈吾为首的宋国大臣,都认为与其跟着齐国混,那就不如跟新会混,若是跟新会作对绝对没有好下场。

当然,这一切都在姬定的计划之中。

要知道在姬定出山之前的战略部署,这宋国就是他必夺之地,只不过这其中发生一些状况,导致未能如愿直接拿下宋国,但是姬定依旧坚持自己的计划,他也是将宋国视作长久的盟友。

故此,在战时,姬定亲自前往徐州,商定与宋国并肩作战的事宜。

此时此刻,也有姬定的人在宋国游说,继续维持与新会的同盟关系。

可也仅仅是宋国,其余诸侯国都已经在暗中谋划如何抗衡新会。

......

洛邑。

昭阳站在洛邑边界,遥望那王宫所在之处,心生感慨:“这一直以来,我们楚人都渴望有朝一日能够来到这里,如今我们只差这一步,但可惜...可惜并非是楚王带领我们来到这里啊。”

司马昭鱼也是惋惜一叹:“是呀!原本我以为我会很兴奋,但是真正来到这里时,却也觉得很是伤感。”

历代楚王都渴望能够取代天子,可是这命运弄人,偏偏是一个洛人带领着楚人来到这里。

这能算楚国的功绩吗?

还真不好判断。

而昭阳和司马昭鱼的心肯定还是纯纯的楚国心,毕竟他们不像都布和孟殇,是跟着新会一块成长的。

他们还未能接受新会的思想。

司马昭鱼突然向昭阳问道:“你说周济会取代天子吗?”

昭阳沉吟少许,然后道:“我认为是很有可能的。你可还记得他当时在郢都拒绝坐上王座吗?”

司马昭鱼点点头道:“自然记得,当时他说自己志不在此。”

昭阳道:“当时我也不能理解,但是如今......我以为他是志在天子,故而拒绝郢都的王座。”

说到这里,他稍稍一顿,又道:“如今他也有实力坐上这王座。”

其实关键还是有实力。

坐上去其实并不难,之前洛邑完全被韩国包围着,韩君要坐上去,简直是轻而易举,可韩君却不敢坐,原因就是他没有这实力。

当初秦国要出兵洛邑,但最终也没有出兵,原因也是因为实力不够。

但周济现在是真的有实力坐下去。

放眼天下,谁能当下的新会抗衡。

故此当新会大军包围洛邑之后,就制造出此战最大的悬念,也就是周济将会如何处置天子。

在外人看来,新会大军是在第一时间包围洛邑的,这等于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啊。

这不禁引得天下名士的担忧。

天下名士闻此消息,皆赶往洛邑。

其中主要就是以孟子为首的儒家,他们是坚决反对周济取代天子。

他们甚至都不赞成新会的宗旨。

孟子虽然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观点,但是这个观点到底是从君主的角度出发,这逻辑思维,你得关爱百姓,你的政权才能够稳定。

归根结底,是捍卫君王的统治。

儒家也从来不认为这劳动者是能拥有与统治者一样富贵的资格。

儒家的阶级是非常明确的。

贵贱也是分得很清楚。

不过这丝毫不妨碍孔孟的伟大,因为在当代,这已经是非常非常先进的思想。

因为当代统治者,视野人为牲口一般,丝毫不关心人民的死活。

儒家的思想不但先进,而且符合当代的管理技术。

你不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嘲笑巨人比你矮,这只是小丑所为。

墨者是站在劳苦大众这边的,但是不符合人性,也不符合当代管理技术,过于理想化。

但不管怎么样,这二者从根本上就是对立的。

儒墨水火不容。

而那边秦国墨者也是在第一时间抵达韩国的宜阳,但很尴尬的是,当行会巨子在宜阳拿出令牌准备号令墨者时......!

大家对此是无动于衷。

并且还将他们给赶了回去。

新会虽然是墨者行会脱离出来的,但二者已经完全没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