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83节(1 / 2)





  太子太傅道:“既然皇上已下了命令,让刑部去审,刑部能不能不审?”

  太子脸色难看地道:“他们现在肯定巴不得连夜提审,怎么可能不审?他们恨不得把旧账全部翻出来,一把将孤拉下去……孤不能……”

  太子太傅又道:“殿下,刑部审了,皇上就会信吗?”

  太子愣了一下,下意识道:“不,还有大理寺,刑部审了之后要将案子递交大理寺复审……”

  太子太傅道:“这就是了。”

  太子思索他的话,眼睛渐渐亮了起来,道:“是了,大理寺审了之后,若有问题,还会打回去,叫刑部再审,让他们审,拖得越久越好,这样孤的时间也越多了……”

  “不,殿下,”太子太傅却否决道:“殿下这样想却是不对了,杀了一个杜明辉之女并无多大的益处。”

  太子转头看他:“愿闻其详。”

  太子太傅提醒道:“殿下不要忘记了,只要刑部握在恭王手中一日,那就是一把利刃,殿下日后行事都要受其掣肘,束手束脚,难道殿下就不想夺过这把利刃,收为己用吗?”

  太子眉头一动:“太傅的意思是……”

  太子太傅意味深长地道:“他们要审,就让他们审,殿下只需牢牢把握住自己手中的棋子,他们若是要闹大,那就更好了,闹到三司会审那一日,鹿死谁手,尚未可知呢?”

  太子的眼神渐渐变了,之前的焦虑也一扫而光,笑道:“是,太傅说的是,是孤着急了。”

  他说着,目光往堂下一扫,对跪在那里的侍卫头领沉声道:“滚下去,自己领罚吧。”

  “是。”

  ……

  谢宅。

  施婳正在案边写着方子,杜如兰坐在一旁,正对着那张卧榻,邵清荣躺在上面,依旧昏睡着,因为失血过多,他的面孔呈现出惨淡的苍白。

  屋子里安静无比,过了许久,杜如兰才慢慢地开口道:“我今日……确实没有想到邵公子会来。”

  她像是自言自语道:“他若不来,焉知我如今是否有命坐在这里。”

  施婳接了一句:“邵兄为人心善仁厚,他想帮你。”

  杜如兰苦笑一声,道:“帮不了,只会白白连累了你们。”

  她说着,转头看向施婳,道:“事到如今,邵公子已经被我带累了,有些事情我若还瞒着你们,只怕连我自己都要唾弃了。”

  施婳道:“杜姑娘别这么说。”

  杜如兰摇摇头,深吸了一口气,将目光移向静静燃烧的烛火,徐徐道:“我父亲名叫杜明辉,白松江还未决堤之前,他是岑州的知州,后来的事情,施大夫想必也知晓一二,白松江决堤之后,岑州一带都被水淹了,朝野震怒,下令要严查此事,将主事的官员都带回了京城问罪,其实,我父亲他也是要被押进京的。”

  一旁静默的谢翎开口道:“此事我听说过。”

  杜如兰继续道:“在进京的前一日,我父亲他……他自尽了,用了一把裁纸刀。”

  她的嘴唇微微颤抖着,像是又看见了当日那副惨烈的景象,短暂的失神之后,杜如兰才道:“他只留下了一封信,不过,那信被我收起来了,他们都说我父亲是畏罪自尽的,但是他有什么罪?”

  杜如兰的声音轻颤:“他为官向来清廉,我们一家老小每年都是靠着他的俸禄过日子,当初修河公款被挪用了,但是那银子他未拿过一分半毫,顶多……顶多也就是一个知情不报的罪名,何至于落得一个身死名裂的下场?”

  她轻轻抽噎了一下,短暂的沉默之后,谢翎问道:“白松江决堤的案子如今已经结了,当时究竟是发生了什么事情?”

  杜如兰拭去了眼泪,冷静下来,道:“岑州年年水患,去年年中,朝廷拨了三百万两银子下来修河道,但是你们恐怕不知道,那三百万两银子还未运到岑州,就已经被瓜分完毕了。”

  谢翎与施婳对视一眼:“还有这种事情?”

  杜如兰冷笑一声:“还不止,三百万两银子分是分了,上面吃肉,下面喝汤,皆大欢喜,其余的都拿去填库银亏空了,最后分到白松江修河道上的银子,不足五十万两,我父亲没有分银子,可是他是岑州知州,修河道的事情最后还是要落在他身上去,没有银子,拿什么修河道?”

  她慢慢地道:“最后只能将白松江最重要的一段着重修了,其他的河道徐徐图之,今年大水一发,我父亲便知道大事不妙了,当初分银子的时候,大家都是好商好量,可银子也不是那么好拿的,到了这种时候,分的银子就都是买命钱了。”

  照她所说,岑州知州当初既没有分银子,想必也不会受到什么影响,只有一个知情不报的罪名,大不了撤官罢职,罪不至死,若他愿意上书,将岑州的事情一五一十捅出来,说不定还能捞到一个将功赎罪的机会,可最后他选择了自尽……

  施婳若有所思,道:“你父亲可是受了威胁?”

  杜如兰闭了一下眼睛,深深吐出一口气来,道:“自从我父亲到岑州上任,从一个知县做到了知州,其中辛苦,不为人道,我们一家都随着他在岑州生活了近二十年,上有祖母,下有家小,出了这种事情,我们便成了他的软肋。”

  话说到这里,已经十分明显了,杜明辉为了保全家人,又不愿意回京顶罪,便唯有一死,才能安了某些人的心。

  杜如兰声音里带着懊悔:“岑州就是一个大泥潭,我从前便劝过他,若是可以,不如上书奏请调去外地,便是去边疆那种蛮荒僻野,虽说苦了些,但是总比这里要好,他既不愿意与那些人同流合污,一起贪墨,又无法检举他们,只一味沉默着,最后事情爆发之时,还要把命填上。”

  她咬着牙,语气里是恨铁不成钢之意,道:“我此番安顿了家人,来到京城,就是为着将岑州之事揭开,朝廷查来查去,只杀了几个无关紧要的芝麻官,有什么用?我不能让我的父亲背着罪名白白死了,他有罪,可并非贪墨之罪,我既然来了这里,就没想过能活着离开!”

  第 126 章

  空气安静, 烛火摇晃了一下, 很快又归为平静,杜如兰略微平复了情绪,继续道:“你们恐怕不知道, 岑州除了这白松江决堤之事以外, 库银已经亏空了许久, 直到去年年中那三百万两的修河公款到了,才勉强填补了大半, 直到如今, 我父亲过世之时,也还是亏空的。”

  杜如兰顿了顿,道:“还有一事,岑州一带年年水患,收成不好,从三年前开始, 朝廷便下令赋税减半, 可是直到如今,岑州还是根据往常丰年的赋税照收,甚至从前年开始, 加收了一样茶税,为了此事, 我父亲与巡抚衙门争执了许久, 被扣留了十日,回来时已是形销骨立。”

  施婳心里倒抽了一口凉气, 谢翎沉着地道:“你父亲也是岑州知州,按理说,是可以上书的,为何他不将事情禀报朝廷?”

  杜如兰摇摇头:“我父亲上书过,可是奏本根本出不了岑州就被拦下了。”

  她说到这里,苦笑了一下,道:“不瞒你们说,我父亲原本是翰林院出身,一介文人,空有满腹才华,却实在不是一个当官的料子,他是个清官,但是在岑州这种地方,毫无用处,处处掣肘,甚至连衙门的一个胥吏说话都比他好使。”

  她说着,又道:“再者,岑州属山阳省,便是一个年年受灾的地方都如此盘剥,可见其他的州府又是如何情况?上下串通,沆瀣一气,他们在朝中又有人,虽说直到如今,我也不知是谁替他们撑腰做主,但是经过这两日的事情,我已窥见泰山一角了,果真叫人胆寒,怪道我父亲会落到如此地步。”

  杜如兰叹了一口气,眼中又有盈盈泪意泛起,施婳听罢,冷静地道:“这事情恐怕非你一人之力能够做成的。”

  “我知道,”杜如兰点点头,道:“可如今我父亲已经身死,我不能再让他们那般逍遥法外,拼着身死,我也要叫他们付出三分代价。”

  “不,”施婳摇了一下头,认真地道:“我的意思是,你一介女子,又是罪臣之后,人微言轻,应该要找个能帮你的人。”